“目前我軍處境危急,為了避免遭受明軍的前後夾擊,故而本汗決定先行撤到哈密。”
緊張壓抑的氣氛下,霍爾都汗先是不動聲色地掃了一眼現場齊刷刷望向他的將領們,隨後神情冷峻地沉聲說道,“記住,不得向外透露我軍關西戰敗一事,我軍此次出關是要在關西與明軍的北征軍決戰!”
“謹遵大汗軍令!”現場的將領們自然清楚霍爾都汗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帖木兒帝國軍隊的士氣受到打擊,因此紛紛躬身回道。
“諸位,明軍雖然在關西有三十多萬大軍但他們的主要精力在大元的身上,如今漠北已經被明軍攻占,大元出關後勢必要著急北返,這樣一來明軍的主力會被大元所吸引,我軍趁機奔襲玉門關,隻要過了玉門關咱們就將處於有利局勢!”
霍爾都汗聞言微微頷首,沉吟了一下後鄭重其事地望著在座的眾位將領,“明軍的忠武王詭計多端,一場狡詐,本汗希望諸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擊關西的明軍,切不可玩忽懈怠!”
“遵大汗命!”聽聞此言,屋子裏的帖木兒帝國眾將紛紛站起身,不約而同地向霍爾都汗躬身行禮,誰都知道他們現在已經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刻,萬萬不可大意。
根據帖木兒帝國高級將領掌握的戰報,蘭州的明軍此時已經大舉反擊,兵分兩路向酒泉城進發,總兵力高達三十萬。
這意味著周征想要在西北發動一場大戰,他不需要贏得這場戰爭,隻需要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拖在嘉峪關以東即可。
麵對大軍壓境的西北明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將領們本來摩拳擦掌地想要大戰一番,但隨著關西戰敗消息傳來這些將領早已經失去了與明軍作戰的雄心壯誌,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出嘉峪關,然後向哈密和漠北方向撤退,以免被明軍堵在關內。
與北元不同,帖木兒帝國在出了嘉峪關後還將麵臨玉門關明軍這一關,如果他們被堵在玉門關外將會全軍覆沒。
戰爭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無論是帖木兒帝國的高級將領還是北元的高級將領,以及大帳汗國的高級將領,都清楚他們已經在與明軍的這場戰爭中失敗了,逃出嘉峪關後他們沒有精力和實力在與明軍交戰,除了灰溜溜地回國外別無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他們想回國恐怕也沒那麼容易,李雲天所率領的明軍豈會輕易放過這些敗軍之師?
第二天,駐紮在酒泉城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紛紛啟程,急匆匆向嘉峪關而去,他們要趕在關西的明軍圍困乃至奪取嘉峪關之前到達,否則處境將更加困難。
對明軍來說,已經被戰火蹂躪了一番的嘉峪關很難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除了嘉峪關的城防已經受到極大的破壞外,尤為關鍵的是關西的明軍有火炮助戰,這將使得駐守在嘉峪關的軍隊無法抵抗。
實際上,在此之前脫歡和霍爾都汗已經派遣軍隊前去支援嘉峪關的守軍,他們可不希望嘉峪關被關西的明軍奪得,屆時明軍把火炮往城牆上一架,那麼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將迎來腥風血雨。
脫歡和霍爾都汗在魯天行等人已經清楚明軍火炮的巨大威力,天知道李雲天手裏的那些火炮還有多少彈藥,除了在青龍城開了兩次炮外關西的明軍還沒有使用過火炮,彈藥存量一定不少。
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中低級將領、士兵並不知道溫都在敦煌古城戰敗的事情,還以為這次出關是要在關西與大明的北征軍決戰,故而士氣平穩,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波瀾。
歸根結底,在此之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一直處於進攻的態勢,而明軍不是撤退就是固守城池,因此他們在麵對明軍的時候心理上有優勢,認為明軍也不過爾爾,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一旦溫都戰敗的消息被公之於眾,那麼對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尤其對帖木兒帝國的軍隊將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他們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帝國的戰神會在關西戰敗。
所以,敦煌古城之戰的結果一定不能讓那些中低級將領和士兵知道,以防軍隊的士氣受到打擊。
麵對眼前的這一幕,酒泉城裏那些投靠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政官員們驅趕著城裏的百姓進行歡送,對於蒙在鼓裏的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知道戰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快西北的明軍就會收複酒泉城,等待他們的將士朝廷律令的嚴懲。
在脫歡和霍爾都汗看來,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員隻是他們用來統治酒泉城的棋子而已,根本就不會顧他們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