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見(1 / 2)

“太師此言差矣,正是因為明軍會尾隨追殺故而本汗決定出關西後直接返回漠北,這樣一來將大大縮減路途上的時間,明軍無法在漠北久留,他們一走漠北依舊是咱們的天下。”

阿岱大汗聽了脫歡的辯解後心中不由得一聲冷笑,他自然清楚脫歡的用意因此豈會讓脫歡如願以償?因此沉吟了一下後不動聲色地望著脫歡,“太師,你可別忘了,河套與哈拉和林的那些人早已經死心塌地跟著大明,咱們要是走那條路必將受到當地勢力的襲擾!”

脫歡聞言眉頭頓時皺得更深,他知道阿岱大汗肯定會趁著這次機會削弱他的勢力,但鑒於目前的形勢他又無可奈何,如果現在與阿岱大汗翻臉的話隻會使得事態變得更加糟糕。

在座的眾位將領私下裏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著,阿岱大汗的提議很顯然更符合大家的利益,如果繞道河套的話雖說能與也先等人會合,但明軍的數量也會增多,這無疑對北元更加不利。

河套的明軍能把也先等人牢牢地拖住,其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倘若與追擊脫歡等人的關西明軍會合的話對北元來說處境將更加艱難。

隨著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大明的優勢逐漸顯露了出來,不僅物資充裕,援兵更是相繼集結,戰局對北元來說愈加不利。

“大汗,為了分散明軍的追兵,本太師覺得咱們應該兵分兩路,一路直奔漠北,另外一路走河套,即便是有一路栽在了明軍手裏,另外一路也能繼續中興我大元。”所謂人各有誌,脫歡並不想與阿岱大汗因為撤兵路線的問題撕破了臉皮,因此沉吟了一下後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按照脫歡的這個建議,阿岱大汗將率軍趕赴漠北,而他則領著手下的軍隊前去河套,如果能與河套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順利會合並返回漠北的話,那麼漠北將成為他的天下。

雖然此行危機重重但脫歡必須要冒這個險,否則即便是逃過了明軍的征討,以後在漠北他也會受到阿岱大汗的壓製。

“如此甚好!”阿岱大汗聞言望了脫歡一眼,然後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說服脫歡,而脫歡也不會令他改變主意,因此不如友好地分道揚鑣,這樣也能更好地逃脫明軍的追殺。

在阿岱大汗看來,一旦脫歡前去河套地區那麼勢必引得關西的明軍集中兵力前去追殺,屆時他所承受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換句話來說,阿岱大汗是把脫歡當成了吸引關西明軍的誘餌,很顯然,關西的明軍知道脫歡前去河套後肯定會動用重兵追擊,畢竟河套還有十幾萬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雙方要是會合的話對明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脫歡聞言心中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雖然他的心裏感到有些遺憾,但總好過阿岱大汗強迫他隨軍一起返回漠北要好,這樣一來河套的兵力就被白白拋棄了。

與北元一樣,帖木兒帝國的霍爾都汗也召集了重要的將領議事,現在帖木兒帝國在西北的兵力幾乎完全撤回了酒泉城,他需要在前去嘉峪關之前把目前的險峻形勢通知給那些重要的將領,否則勢必引發軍中的混亂。

由於酒泉城的帖木兒帝國將領中知道溫頓在關西戰敗的一事的隻有霍爾都汗身邊的幾名心腹,因此對於霍爾都汗和阿岱大汗忽然之間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在蘭州一帶與明軍對峙的軍隊召回來一事,將領們私下裏議論紛紛,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

“大汗到!”就在屋子裏的將領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的時候,一個洪亮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霍爾都汗麵無表情地在侍衛們的簇擁下走了進來。

“見過大汗!”將領們見狀紛紛站起來躬身行禮。

“諸位,本汗這次把大家召來是有一事相告!”霍爾都汗在上首處的座位落座後,環視了一眼現場望著他的眾人,神情嚴肅地說道。

聽聞此言,除了極個別知情者外,其餘的將領們紛紛流露出疑惑的神色,感覺霍爾都汗今天的心情看上去好像十分糟糕。

“諸位,大明的二十萬北征軍不久前抵達了關西,偷襲了正在敦煌古城圍攻大明忠武王的溫都將軍,溫都將軍不幸戰敗,現在據守嘉峪關。”

霍爾都汗知道眾人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沉吟了一下,神色冷峻地開口說道,“現在,關西已經成為了明軍的天下,我軍與大元現在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敵人的兵力已經超過我們兩倍有餘,因此我軍現在必須要撤離,以免被其前後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