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攻守兼備(2 / 2)

畢竟在朝廷的宣傳中,西征軍在西域連戰連捷不斷向西挺進,戰線必然拉的很長,這個時候就需要加強軍力力量來保證後勤運輸線路的安全。

事實上也正如李雲天料想的那樣,山西都司、河南都司和四川都司在接到軍閣的調兵命令後沒有絲毫懷疑軍閣調兵的用意。

三地都司衛所的士兵更是用於報名參與,誰都知道西征軍的夥食福利等待遇參照驍武軍,而且隻是負責後勤線路的安全又不用上陣打仗,還能撈到軍功,何樂而不為。

不過,軍閣這次征調士兵有著嚴格的要求,隻要青壯年不要老弱病殘,畢竟西域的環境比較惡劣,那些身體虛弱的士兵經不起風沙的吹拂。

在李雲天的計劃中,嘉峪關和關西的青龍城是大明西南最重要的兩大軍事重地,隻要能將這兩個地方守住那麼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軍隊將無法進入大明腹地,否則青龍城的明軍會切斷他的補給路線,對其進行前後夾擊。

幾年前李雲天投巨資在關西設立驍武軍關西大營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非議,認為他這是多此一舉,不要說大明了就是曆朝曆代的君王也沒有誰在西域投入過多的精力,那個荒涼的地方不僅遙遠而且根本就沒有什麼價值。

可現在驍武軍關西大營的駐地青龍城卻成為了大明抵禦帖木兒帝國和北元東進的軍事重鎮,這使得張輔和楊士奇不得不欽佩李雲天目光長遠,否則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就在李雲天離開的第二天,西安城再度迎來了一名重要的客人,軍閣閣員、忠國公周征也是輕車簡從,隻帶著十幾名隨從就風塵仆仆地前來。

周征此行的目的就是坐鎮嘉峪關,現在西域戰局已經危及到了大明的安危,故而張氏太皇太後決定將朝廷裏最能打仗的勳貴都派給李雲天調度。

除了周征外,義國公張昊和安平侯牛世豪也會參與西域的戰局,不過兩人並不是直接來關西地區,而是率領著蒙古兵、女真兵和驍武軍大同大營的十五萬人馬北上,準備趁著北元主力聚集在東察合台汗國之際揮軍漠北,將北元的老巢給滅了,然後南下進入關西地區與李雲天會合。

一直以來,盤踞在漠北的北元殘部就是李雲天的心頭之患,如今既然北元主動進犯大明,那麼李雲天自然要趁著這個時機橫掃漠北北元殘部的老巢,進而收複漠北。

北元在得知漠北受到明軍襲擊後無疑會做出兩個選擇,一是回師救援,這樣的話將減輕明軍在西域的壓力,另外一個就是坐視不理全力關注西域戰事,這樣張昊和牛世豪就能順利清剿漠北的北元殘部。

在李雲天看來,無論北元做出哪一種選擇對大明都頗為有利,因為大明在西域處於守勢,有著堅固的城防可以依托,北元部隊留在西域隻會逐漸損耗兵力。

李雲天這一手“圍魏救趙”在張輔和周征看來可謂是驚心動魄,原本明軍在西域的兵力就少,李雲天反其道而行去攻打北元老巢,著實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其實,李雲天之所以這樣做經過了深思熟慮,並不是心血來潮而為,一是他對明軍守住青龍城和嘉峪關充滿了信心。

二來是因為哈拉和林地區、河套地區以及兀良哈地區當年吸納了不少漠北蒙古人,漠北瓦剌三大首領之一的禿孛羅商數年前更是將所屬的輝特部從漠北遷來了漠南,不過在漠北還留有一些部分的人,可謂對漠北的環境十分熟悉,便於明軍清剿。

況且,此次收複漠北的主力部隊就是蒙古兵,這樣一來在漠北遇到的阻力也會小上許多,會使得漠北那些中小部落選擇投降而不是對抗。

李雲天現在不單單要考慮西域的局勢還要著眼於未來,趁機一舉收複北元殘部盤踞的漠北地區,以清除困擾大明北方多年的隱患。

說實話,即便是張輔和周征都沒有想到,李雲天對西域的戰略不僅有被動防禦同時也有主動進攻,恐怕大明除了李雲天外沒人敢這樣做,萬一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攻陷了嘉峪關那麼大明西南地區可就要落於敵手,整個大明將陷入一場恐慌和混亂中,這個責任是誰也擔當不起的。

可話又說回來了,李雲天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他對西域的戰局了然於胸,否則絕對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分兵進軍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