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東暖閣。
“皇上,臣辦砸了聖命,請皇上責罰。”方良以頭觸地,誠惶誠恐地跪在宣德帝麵前請罪。
“起來吧。”
宣德帝已經知道順天府大堂上發生的事情,一邊咳嗽著一邊衝著方良虛空向上托了一下手,麵無表情地說道,“鎮國公的謀略居於百官之首,你敗在他的手裏並不丟人。”
方良聞言眉頭微微一皺,雙目閃過了一絲陰毒的神色,他向來自視甚高並不覺得比李雲天差,如今被因為劉仁一案被宣德帝給看扁,心中對李雲天是無比的怨恨。
“善後的事情進行得如何?”咳嗽了一陣後,宣德帝喝了一口湯藥,倚在床榻上淡淡地問道。
“皇上放心,臣已經安排好了,劉張氏和董友才活不過今晚。”方良連忙一躬身,沉聲向宣德帝稟告。
雖然劉張氏和董友才隻是方良手裏的棋子,並不知道指使他們行事的人是誰,但隻要兩人活著就可能被朝堂上的各方勢力所覬覦,進而引發不可預測的事端來,所以兩人必死無疑,這樣就能把此事一股腦地推到北元的身上。
“接下來的事情籌備得如何?”宣德帝聞言緩緩閉上了眼睛,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問道。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方良的嘴角閃過一絲笑意,意氣風發地沉聲答道,隻要宣德帝點頭那麼他就會啟動這個使得李雲天萬劫不複的計劃。
“這次不要讓朕再失望!”宣德帝的眉角皺了皺,沉默了一會兒後開口說道。
“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皇上聖恩。”方良聞言頓時大喜,向宣德帝一躬身後退了出去,前去執行他早已經準備妥當的計劃。
“你是不是覺得臣這樣做特別無情?”等方良走後,閉目養神的宣德帝開口問向了侍立在一旁的金英。
“皇上以社稷為重,無可厚非。”金英聞言一躬身,不動聲色地回答。
“是呀,朕不得不為江山社稷著想,想當年太祖皇帝也正是因為此才除掉了藍玉!”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無奈的神色,他現在有些體驗到洪武帝當初興藍玉大案時的複雜心情。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的話,恐怕洪武帝也不會除去能征善戰的藍玉,很顯然年紀輕輕的建文帝無法駕馭藍玉這樣的驕兵悍將,故而洪武帝必須要替建文帝把朝堂中的這些潛在的威脅一一剔除。
所謂一飲一啄皆是定數,洪武帝雖然除去了藍玉等勇武善戰的驍將,可同時也給了身為燕王的永樂帝機會,使得永樂帝成功率軍靖難。
倘若藍玉等將領不死的話,以當時燕軍與南軍的實力,永樂帝絕非是藍玉的對手,也就不會使得建文帝白白地丟了江山。
而此時,宣德帝要做的正是與洪武帝一樣的抉擇,與建文帝相比太子年齡更小,也就更容易受到來自朝堂上的威脅,李雲天身兼文武重職又謀略無雙,屆時難免會成為三國時的諸葛孔明,他不得不防。
因此,雖然李雲天現在對宣德帝忠心耿耿,對朝廷也有著莫大的功勞,並沒有犯下絲毫的過錯,可宣德帝卻不得不痛下殺心,畢竟沒有什麼比大明的江山社稷更為重要。
宣德帝發完了那句感慨後伏在床榻邊猛烈地咳嗽了起來,由於咳嗽得太過猛鮮血順著嘴角流了下來。
“快,傳太醫!”金英正關切地拍著宣德帝的後背,見狀大吃了一驚,連忙衝著門前侍立在門口的內侍喊道。
“一點小事何必大驚小怪。”那名內侍剛要走,宣德帝開口阻止了他,一邊咳嗽一邊向金英說道,“給朕倒杯熱水。”
金英聞言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黯然的神色,招呼屋裏伺候的宮女給宣德帝倒水,他知道宣德帝為何不讓喊太醫前來,因為太醫對宣德帝的病情束手無策,隻會開上一堆無濟於事的補藥。
這也是宣德帝下定決心讓方良啟動針李雲天那個計劃的重要原因,他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糟糕,恐怕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必須在死前給太子掃清執政道路上的障礙。
其實,宣德帝也曾經想過找個由頭把李雲天丟官罷職,已盡他與李雲天的君臣之誼,不過他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雖然看起來這樣處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卻後患無窮。
原因很簡單,以李雲天在朝堂上的人緣和威望,即便是宣德帝將其罷官那麼一旦太子登基十有八九還是會被啟用,因此他不能冒這個險。
晚上,鎮國公府,臥房。
“相公,皇上這些天已經陸續把我爹和張叔手下的京軍將領調去山海關和居庸關,京軍的大權已經落在了仁國公的手裏。”周雨婷一邊給李雲天寬衣,一邊憂心忡忡地說道,她可以肯定宣德帝此舉是衝著李雲天來的。
驍武軍京郊大營的火槍營和炮營已經被調走,現在連周征和張昊手下的京軍將領都被調換,再加上李雲天參與順天府的堂審,因此任由誰都能猜到宣德帝這是在對付李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