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物證(1 / 2)

“稟大人,劉仁的管家董友才帶到。”

就在趙慕宇和三法司派來聽審的三名官員皺著眉頭聚在大堂的案桌後麵,想要從劉張氏的供詞裏尋找有價值的信息時,先前被趙慕宇派去客棧的那些差役走進了大堂,領頭的差役來到堂前向趙慕宇一拱手,高聲稟告。

一名留著八字胡的中年瘦高個男人手裏捧著幾本賬冊,戰戰兢兢地跟在領頭差役的後麵,在領頭的差役說話的時候跪在了地上。

李雲天見那個八字胡男人一副如履薄冰的模樣,心中頓時感到有些可笑,這幾個人的演技雖然不能說爐火純青,但是絕對是一流的。

“董友才,你手裏拿的是什麼?”見此情形,三名聽審的三法司官員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趙慕宇看了一眼八字胡男人後沉聲問道,雖然劉張氏說過董友才有劉仁的賬冊,但他卻不能點明,一切要由董友才說出來。

“稟大老爺,這是我家老爺在交趾記載布匹生意的賬冊,吩咐小人在堂審的時候拿出來。”董友才連忙把手裏的賬冊舉過了頭頂,誠惶誠恐地回答。

“此話怎講?”趙慕宇聞言不動聲色地問道,繼續在那裏揣著明白裝糊塗。

“大老爺,我家老爺在賬冊裏不僅記錄了進出貨物的時間、價格和數量,而且還有官府開出的稅金印信。”董友才連忙向趙慕宇解釋道,“大老爺,從上麵的記載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家老爺在生意上受到了九州商會副會長陳伯昭陳大人族侄陳天遠的打壓和陷害。”

九州商會的會長五年舉行一次選舉,在九州商會的上次選舉中,鄭婉柔的父親鄭貴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陳凝凝的父親陳伯昭當選為了九州商會新一任的會長,而陳伯昭退而求其次成為了副會長。

雖然陳伯昭在選舉中敗給了鄭貴,但這並不意味著陳家和鄭家的關係勢如水火,恰恰相反,兩家在九州商會保持了很好的合作,九州商會內部依然無比和睦、團結。

原因很簡單,九州商會實際權力其實掌控在陳凝凝和鄭婉柔的手裏,兩人都是那種擁有著極強事業心的聰明女子,自然清楚良性競爭才是九州商會發展的根基。

而且,九州商會已經建立了一係列的規章製度,使得會長與執事們能相互牽製,進而確保全體會員的利益,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惡鬥的發生。

究其原因,九州商會有李雲天這個名譽會長當做堅固後盾,使得朝中那些想染指九州商會的各方勢力知難而退,進而使得九州商會得以不受外界幹擾。

其實,時至今日,九州商會已經吸納了不少有著京城各方勢力背景的人當會員這些人的參與使得九州商會的擴張更加迅猛,同時根基也變得更加牢固。

陳天遠是陳伯昭堂弟的兒子,論輩分是陳凝凝的表哥,由於為人精明,頗具生意頭腦,故而被陳伯昭派去交趾掌管陳家的產業。

雖然陳伯昭的做法看上去像是家族產業的模式,但又與普通的家族產業模式不同,因為陳天遠之所以能獲取這一職務,是因為他通過了相關的培訓和考核,證實了他有獨當一麵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任人唯親,這也是李雲天給陳伯昭和鄭貴定下來的規矩,目的是促進兩家產業能更好地得以發展。

“把證物呈上來。”趙慕宇沒想到董友才竟然把稅金印信都帶來了,心中頓時感到有些詫異,不明白劉仁的案子與官府稅課司開出的稅金印信有何關聯,順天府還是第一次遇到與稅金印信有關的案子,素後他沉吟了一下後向堂下侍立著的一名差役說道。

那名差役聞言立刻走上前,將董友才手裏捧著的賬冊放在了趙慕宇麵前的案桌上,趙慕宇翻開一看才知道賬冊裏夾有一些稅金印信,從時間上來看是宣德六年下半年到宣德九年上半年。

所謂的稅金印信指的是官府稅課司開出的繳納商稅的憑證,通常是每次進出貨物時開具一次,意味著商家已經交稅。

其實,明代的時候商稅並不是朝廷稅收的主題,與前麵的朝代一樣,它施行的也是以包括戶稅和丁稅的田稅為主要稅收,以包括關稅和市稅的商稅為輔助稅收的稅收製度。

田稅為主商稅為輔的稅收製度與社會生產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因為古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田地,可謂是農業經濟為主的時代,故而田稅就成為了支撐社會經濟的支柱。

這種以田稅為主的稅收製度形成於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已漸趨完備,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在均田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完善。

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隨著均田製的破壞,土地兼並之風日盛,在不斷清丈田畝、整理地籍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地、戶、丁稅的合並征收,並加強商稅和鹽、茶、酒等貨物稅的征收製度,從而使得商稅與貨物課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