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反擊(2 / 2)

歲終之月稱之為“臘”,有三層含義:

一,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之意。

二,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自先上古起臘八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直到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鎮國公府。

忙完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事宜後,李雲天與家人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飯,現在的鎮國公府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家庭,大人小孩滿滿當當地坐了一屋子,歡聲笑語,十分熱鬧。

望著眼前一派歡樂的場景,李雲天的雙目禁不住流露出一絲憂鬱的神色,或許這是他今年在鎮國公府吃的最後一頓飯,如果宣德帝想要在太子繼位前鏟除他的話,那麼即便他從劉仁一案中脫身那麼肯定也會有新的麻煩。

午飯後,就在李雲天把兒女們召集在一起給他們講述童話故事的時候,宮裏有內侍前來傳詔,宣德帝已經恩準了李雲天的請求,後天將在順天府舉行劉仁一案的公審,屆時三法司將派員聽審。

李雲天接詔後顯得很平靜,繼續給兒女們講著童話故事,他早就料到宣德帝會讚同他的懇請,而且也知道宣德帝召見陳泰和胡大海的事情,清楚自己這一劫很難避過,因此唯有迎難而上方有一線生機。

京畿都督府負責北直隸地區的防務,自從與韃靼、瓦剌一戰後宣德帝感覺京畿地區兵力有些薄弱,因此這一年多的時間來增強了京畿都督府的力量,使得京畿都督府在北直隸的擁有四十多萬兵力,交由京畿都督府大都督、義國公張昊和左右副都督陳泰、胡大海掌控。

其中,二十萬兵力駐守北京城,是京畿都督府中最精銳的力量,一半的兵力是周征和張昊的部下,另外一半的兵力就是陳泰和胡大海的部下。

張昊不僅與周征關係密切,而且與李雲天也在遼東建立了穩固的交情,因此宣德帝放心不下,無法確定張昊在關鍵時刻會站在哪一邊。

故而,宣德帝要用陳泰和胡大海來製衡周征和張昊,並且在危急時刻掌控京畿都督府的部隊。

表麵上看來,宣德帝隻是想要動李雲天一個人,但隨之而來的將是朝廷各方勢力的一次大洗牌,尤其是勳貴集團勢力格局的一次大調整,因此宣德帝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充足的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情形。

換句話來說的話,宣德帝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一旦李雲天有異心的話他將調動北直隸的明軍全力圍剿,驍武軍雖然厲害但在北直隸也不過三四萬人,即便再能打幾仗下來就損失得七七八八。

由於臘月初九的《明新報》上刊登了李雲天第二天要去順天府協助審理劉仁一案,因此整個京城被這個消息給轟動了,人們私下裏議論了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李雲天出馬,不少人對此都充滿了期待,想要知道李雲天究竟會在堂審上有何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明新報》在劉仁一事上並沒有任何偏頗之處,無論是劉仁擊響登聞鼓還是他中毒身死以及他的妻子在順天府前鳴冤等等,皆如實做出了報道,隻不過涉及到李雲天的名字時用代號代替。

因此,人們都知道劉仁是因為在交趾做生意被排擠而上京告禦狀,還清楚了雲屯市舶司從海外貿易中能收取巨額關稅。

對於京城百姓來說,交趾是一個遙遠偏頗的蠻夷之地,人們對其的印象還停留在朝廷的數次征討上,其他的信息則一無所知,誰能想到那麼一個“破地方”每年竟然能給大明帶來如此巨大的財富,還使得劉仁在生意上受到排擠,這在以前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