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2)

隨後,京城的官員們就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將不可避免,那就是改朝換代,以宣德帝目前的狀況看樣子已經支撐不了多長時間,因為但凡有一點可能宣德帝也不會暫停大朝。

經過了最初的驚愕後,京城的官場隨之熱鬧了起來,那些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府上變得門庭若市,每天都有眾多官員登門拜訪。

很顯然,宣德帝駕崩後朝廷的大權將落在朝廷重臣的手裏,因為七歲的太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無法親政,朝堂上的官員自然要趁這個機會找靠山,以免日後在官場上陷入被動。

作為大明最年輕而又仕途無限的勳貴,李雲天自然成為了京城官員們拜會的重點,前來拜見的人絡繹不絕,可惜的是,由於李雲天不再鎮國公府因此周雨婷下令閉門謝客,使得那些官員連府門都沒能進去,隻能悻悻離開。

就在宣德帝下詔的當天下午,內閣閣員、軍閣閣員、六部堂官和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等朝之重臣被宣德帝召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半倚著身子坐在暖榻上,一邊咳嗽著一邊交待眾人所需要注意的事項,蒼白的臉色中浮現出一絲病態的紅暈。

“鎮國公,你平日政務繁忙,朕時至今日才知道身體的重要,你可不能累垮了,屆時可是我大明不可彌補的損失。”

輪到李雲天時,宣德帝一邊咳嗽著一邊微笑著向他說道,“朕意已決,你即刻卸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一職,專心講武堂和交趾、廣西事務,另,北京城的擴建朕決定交由你全權負責,任命你為總督造,希望你能給大明建一座宏偉壯觀、氣勢恢弘的京城來。”

“朕謹遵聖旨,定當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雲天望著神情憔悴的宣德帝,心中沒來由得一陣傷感,想到了當年護送宣德帝進京繼承皇位的一些往事,然後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躬身說道。

“右副都禦史一職的接任者你們商議,屆時呈報給朕。”宣德帝聞言笑了笑,轉向了楊士奇和蹇義。

通常來說,各部院堂官的人選有兩種任命方式,一種是皇帝禦命,另外一種是交由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商議,然後將兩名以上的人選交由皇帝供皇帝選擇。

當然了,這是皇帝處於強勢時候的情形,如果皇帝比較弱勢那麼就很可能會向朝臣妥協,任用朝臣推薦的人選。

有時候那些遊刃有餘地駕馭朝臣的皇帝即便是心中有某一要職的人選,通常也會讓那些重臣們商議推薦,如此一來那些重臣們相互間必將你爭我奪相互傾軋,這正是皇帝所希望看見的情形。

畢竟,像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這樣能乾坤獨斷,牢牢壓製住朝臣的皇帝實在是太少了,因此很多情形下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必須要挑起朝臣們的爭鬥,這樣才能牢牢掌握住朝廷的軍政大權。

曆史上,皇帝被權臣壓製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最有名的莫過於三國時代的曹操與漢獻帝,諸葛亮與蜀後主。

宣德帝這看似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實際上已經挑起了朝堂上文官集團各派勢力的爭鬥,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一職是不折不扣的重要職務,如果哪方勢力能將其攬入懷中的話無疑將會實力大增。

李雲天見在場的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臉上皆流落出了興奮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嘴角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苦笑,神色顯得有些黯然。

毫無疑問,宣德帝讓李雲天卸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一職是溫水煮青蛙,明著是為了他好並且還把擴建北京城的重任交給了他,實際上是在一點一點地解除他身上的職務。

與此同時宣德帝又成功地拋出了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這個誘餌,引發朝堂上文官集團內部派係的爭鬥,如此一來既加深了各派係之間的恩怨,也成功將外界的目光從李雲天卸任右副都禦史一事上轉移,不動聲色地消弱了李雲天的力量。

可以說,宣德帝這次對李雲天的“恩寵”使得李雲天在職務上其實“明升暗降”,以右副都禦史的要職換來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總督造”,實在是得不償失。

由於宣德帝和李雲天現在的關係看起來依舊親密無間,故而隻有張輔、周征、楊士奇、楊榮、楊浦和蹇義覺察到了蹊蹺,眉頭紛紛不由自主地微微皺了起來,而其他人對此則是一無所知,根本就不清楚李雲天和宣德帝之間的關係並不像他們見到的那樣簡單,已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