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2)

第二天一早,當李雲天起床後離開他在講武堂的臥房時,山口惠子已經等在臥房所在院子的門外,眼眶微微浮腫,神情顯得有些憔悴,看樣子是一夜未睡。

“稟總教官,屬下已經考慮清楚,決定留在京城。”

李雲天見狀知道山口惠子昨晚失眠了,肯定是已經做出了決定,於是把她領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待兩人立定後山口惠子神情嚴肅地望著他,語氣決然地說道,“你說過,我已經是鎮國公府的人,在鎮國公府沒有脫離險境前絕不會離開!”

“雖然我很欽佩你的勇氣,但是我不得不說你這樣做很傻。”

李雲天聞言嘴角閃過了一絲欣慰的笑意,如果山口惠子為了報仇離開的話他心中會感到有些失望,隨後搖了搖頭,撂下一句話後頭也不回地抬步離開了,步履變得輕鬆了許多,山口惠子肯留下證明她絕非一個無情無義之人,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望著李雲天遠去的背影,山口惠子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整個人如釋重負般輕鬆了許多,是走還是留她斟酌了良久,最終還是決定與鎮國公府同進共退,因為在鎮國公府她找到了家的感覺,不想再一次失去。

與山口惠子分手後,李雲天乘坐馬車去了宮裏參與內閣議事,由於有著左春坊大學士的頭銜,這使得他既可以名正言順地協助內閣辦差,同時又避免了辭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的職務。

畢竟左右春坊大學士不是內閣大學士,李雲天自然也就不是內閣閣員,進而巧妙地避開了內閣大學士不得擔任部院官職的限製。

說到底,內閣是皇家為了鞏固皇權而設立的機構,隻要宣德帝願意的話可以隨便找一個理由讓李雲天進入內閣而不用辭去在都察院的職務。

“這是皇上給你的。”到了內閣辦公的文淵閣後,楊士奇將李雲天喊了過去,把劉仁呈遞上來的狀子交給了他。

“恩師,這完全是汙蔑,學生從未做過那些事情。”李雲天看完後非常平靜,將狀子收好擺在了桌上,鄭重其事地向楊士奇說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楊士奇聞言歎了一口氣,神情嚴肅地囑咐道,“現在乃非常時期,你行事千萬要慎重,切不可意氣用事。”

“學生明白。”李雲天知道楊士奇是在擔心自己,於是向楊士奇一躬身,沉聲回答。

在李雲天看來,楊士奇宦海沉浮數十年豈會覺察不出宣德帝已經對自己起了戒備之心,故而這才叮囑他要謹慎行事,以免一時衝動闖下大禍。

與京城的文武百官不同,李雲天在麵對宣德帝時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驍武軍由他一手建立,因此在驍武軍士兵和中低級武官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威望,這使得李雲天被置之死地的時候很有可能破釜沉舟與宣德帝拚個魚死網破,這並不是楊士奇希望看見的。

說起來,楊士奇與李雲天有著十幾年的師生情誼,兩人在太和殿同朝為官也超過了十年,因此他對李雲天的性格已經非常了解,清楚李雲天並不是一個怕死的人,否則也不會去交趾和遼東執行那些九死一生的危險任務。

正是因為李雲天早已經將生死置之了度外,楊士奇心裏才會感到忐忑不安,他可並不認為李雲天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被逼到絕境的話很可能會反戈一擊,屆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一邊是君臣,一邊是師生,楊士奇被夾在中間感到非常為難,這使得他無法在此事上介入過多,因此唯有采用委婉的方式來勸告李雲天,希望李雲天不要衝動要以大局為重。

中午,當李雲天和楊士奇、楊榮、楊浦、陳山四大內閣閣員在文淵閣邊吃午飯邊議事的時候,宣德帝派司禮監的一名執筆太監傳來了一道諭令,以身體抱恙為由停了六天一次的大朝,讓內閣閣員、軍閣閣員、六部堂官和各都督府都督各司其職,聽宣待命。

接到這道諭令後,李雲天的臉上禁不住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看來宣德帝的身體已經無法再強行支撐其參與太和殿的朝會,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話宣德帝不會做出這種會令朝局動蕩的無奈決定來。

楊士奇、楊榮、楊浦和陳山對此也是倍感震驚,雖然他們知道宣德帝的身子不好,但是沒有想到健康已經如此糟糕。

由於宣德帝的這道諭令並不單單下給了內閣,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也收到了宣德帝暫停大朝的諭令,這使得京城的官場刹那間一派嘩然,人心惶惶。

對於京城絕大多數官員來說,由於他們無法接觸到宣德帝,因此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忽然之間會發生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要知道宣德帝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壯年時期,即便是身體有恙也不會到如此不堪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