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關於鏡的概述(2 / 3)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製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樸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麵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十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曆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