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隱秘的過往(3 / 3)

而李江,這個普通男孩,應該是暗自慶幸的。每天和後排這位神一樣的女生親密交談著,熱烈討論著。這不知招來了多少嫉妒和猜疑。他享受著大神給予的光環,絲毫不知道這會對王小樂的現在和後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用“神”來形容王小樂比“女神”要恰當得多。之所以是“神”,是因為王小樂太優秀了,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且處處拔尖的風雲人物。但王小樂不認為自己聰明或者有什麼過人之處,她甚至覺得自己很笨,笨鳥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捉蟲子吃,所以王小樂很勤奮。這種勤奮踏實、心無旁騖、專心致誌的態度是王小樂成為“神”的秘訣。但誠實地說,王小樂並不招人喜歡。就好像老天不會把“天賦”、“勤奮”、“情商”這三樣同時給某個人一樣,王小樂最缺的就是情商。這也是必然的,一個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學習和文藝上的人,哪裏還有精力管他人呢。王小樂從小就愛看書,從《安徒生童話》到《百年孤獨》,她在這字裏行間找到了自己的城堡,一片真正自在的天地。14歲的王小樂看過的書的數量和質量都已經是同齡人不可同日而語的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很少有人能夠跟王小樂交流文學上或者更深層的東西,她孤獨而清高地屹立著,卻也甘願如此。

王小樂另外一個愛好就是畫畫。她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有天賦的,從小學到中學,被美術課的老師不停地誇讚著。女兒的天賦,王大偉和李紅都看在眼裏,王小樂畫的每一幅畫都可以讓王大偉拿出去跟街坊鄰居炫耀。其實不必炫耀,王小樂從小就是這個小鎮的談資,人們關注著她每一次考試的名次、她在縣裏市裏為學校爭取到的榮譽,即使她是內向而清高的。整個小鎮的人都認識王小樂,王小樂卻不想去認識誰。哪怕是老家的親戚來了,王小樂也隻是禮貌性地見一見,扭頭就忘了是叔還是伯。在這種日常生活方麵,王小樂是驚人的白癡,她分不清表姐堂姐的區別,認不出韭菜和蒜苗,記不住小賣鋪阿姨的臉。即便一時弄懂了,過不了多久就忘了,依舊稀裏糊塗著。王小樂覺得,這都是因為這些事情對自己來說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為什麼要花精力去理解呢。她能對泰戈爾的詩句過目不忘,卻記不住一張鄰居的麵孔。

李紅看到女兒的天賦,是驕傲而哀傷的。她常想,如果自己是個高幹家庭,隻要稍稍動用一點關係,女兒的才華就會有一個真正寬廣的舞台,成為一個少年作家或者畫家,衣食無憂地做著自己最愛的事情。當王小樂問李紅“當個作家怎麼樣?”時,李紅說:“沒出名就餓死了。”王小樂又問:“那當個畫家怎麼樣?”,李紅的回答依舊是“沒出名就餓死了”。李紅的話對王小樂影響很大,從此便將“作家”和“畫家”從自己人生的職業目標裏刪去了。多年後的王小樂回想起母親的“沒出名就餓死了”理論,覺得這話雖沒錯,卻絕對不會對自己未來的孩子這麼說。

顯然,王小樂是安靜而內向的。安靜地看書,安靜地畫畫。至少之前的14年是如此的。這種安靜的生活方式讓王小樂長成了一個微胖而結實的姑娘。她像一頭健壯的小牛,無畏而倔強地生長著。王小樂繼承了王大偉圓圓的臉龐和小小的鼻子,李紅的美麗卻半點也沒有。不得不承認,王小樂不漂亮。但她身上太多的光環已經讓人們忽略了她的不漂亮。她不是“女神”,卻時不時地有男孩子送來情書和小禮物。王小樂是不屑的,粗暴冷酷地處理這些旁枝側芽。那些可憐的少年啊!

李江顯然是個意外。他就這麼不經意地落入高高在上的王小樂的眼簾,悄悄在她心裏紮了根長了芽。王小樂每天晚上在日記裏記錄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那青春萌動的心裏隱晦而羞澀的幻象。有時候,王小樂還會夢見他,在夢裏他們手牽手,玩耍,擁抱,甚至親吻。醒來的王小樂不斷地回味著夢裏的細節,似乎隻要一直想一直想就真的能夠觸碰他、擁抱他。這些令人羞澀的渴望都被王小樂寫進日記裏,鎖在心房裏。但日記並不是唯一知道她秘密的人——他倆反常的親密一絲不落地落在了那些洞若觀火的老師眼裏。胖胖的班主任也知道了這個危險情況。他把王小樂單獨叫出去,旁敲側擊。王小樂聽出了他的意思,但是不以為然,“怎麼會影響學習呢?我有足夠的自製力!”

但少女萌動的心怎是能輕易控製的呢。王小樂有越來越多的關於李江的幻想,於是她上課發愣的時候多了,心不在焉的時候多了,那些細小的心思像爬蟲一樣緩慢而貪婪地嚼食著初三寶貴的時間。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使15歲成了王小樂人生中永遠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