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隱秘的過往(1 / 3)

王小樂就是王梅,王梅就是王小樂。

王梅在14歲那年被突然改了名字。改名字的始作俑者自然是她迷信的父母。那一年王梅剛剛上初三,正是迎接人生中第一個轉折點的時候。王大偉為了女兒的前程,請人算命、起名,最後當他樂嗬嗬地拿著算出的兩排字讓王小樂自己挑的時候,王小樂才知道自己要改名字了。王小樂很驚喜,之所以驚喜是因為她老早就嫌自己的名字土氣俗氣。她精心地挑選著那兩排字,她要從這兩排字中挑選出兩個字作自己今後的名字。經過無數次的排列組合,王梅決定自己今後的一生就叫\"王小樂\"。王大偉和李紅也為這個“王小樂”很是欣喜,李紅連著叫了幾聲“王小樂!王小樂!”真是個好名字。三個人的欣喜仿佛這個名字真得能帶來無可估量的好運似的,王小樂從此會擁有燦爛無比的前程。

後來十幾年的事實證明,改名字是無用的。但也說不定,王小樂想,如果不改名字或許自己會更慘。如果有命盤這種東西,王小樂很樂意看一看自己的命運究竟是如何的,看看自己多年來的努力是命運之內的軌跡還是命運之樹上拚命長出的意外枝椏。

改了名字的王小樂生活並沒有變化。她依舊每天坐在教室最好的位置(中間靠前,最便於看黑板和攔住老師遊走的腳步問問題的位置),被一堆好學生簇擁著,心無旁騖地為一年後的中考努力著。心無旁騖是一種假象,王小樂知道,自己心裏不知什麼時候就悄悄有了一個身影。就在前排,那個身影高高瘦瘦,有一點青春期特有的淡淡憂鬱,有一種靜默與黯然,有一種讓王小樂無法擺脫的神秘感。王小樂經常想,他都在想什麼,是和我一樣一心要考上最好的高中嗎?可肯定遠不止如此。王小樂對這個黯然的男生有一種說不清的好奇,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王小樂略微近視的雙眼。王小樂縱容這種小心思在心裏靜靜生長著,她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像一個小秘密,像一顆甜蜜的糖,在心裏散發著淡淡的香甜。

李紅是絕對不允許這種苗頭的存在的。李紅對王小樂的教育方式比較“鐵血”。比如說,小學時候,有一道巧妙的數學題,無論李紅講多少遍,王小樂還是不懂。李紅也是個火爆脾氣,實在不耐煩了,“教育”就變成了“吼”。王小樂用粉筆在地上寫了擦,擦了寫,愈發的想不明白。李紅吼累了,就走開了,讓王小樂自己想。母老虎一走開,王小樂暗暗鬆口氣,人整個就放鬆下來了。王小樂其實不笨,她隻是太緊張了,自己想了沒一會兒就明白題裏的玄機了。十年後的王小樂有時候會在心裏埋怨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這種方式讓她形成了“太緊張”的習慣。比如做實驗的時候隻要有人在旁邊看著就會緊張,當著領導的麵做重要工作也會緊張。隻有當王小樂一個人的時候她才能徹底放鬆下來。“別人”似乎成為了一種無形的或大或小的壓力。

如此鐵血的李紅自然不會溫和地處理女兒和男孩子的關係。李紅明令禁止王小樂和男孩子有過多的接觸。有一次,在放學的路上,王小樂和班裏的男生說笑著,不巧被倚在門上張望的李紅看到了,到家便是一頓劈裏啪啦的說教。王小樂明白李紅對早戀的提防,但她覺得李紅純屬杞人憂天,“我就算真喜歡上誰,也不會跟他談戀愛,不會影響學習的!”王小樂是個懂事的孩子,她知道自己擔負的希望和責任,不會跟自己的前途開玩笑。但在李紅的眼裏,王小樂就是一個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的小孩,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要萬無一失地為她保駕護航。這個時候,王大偉通常不會說話——其實絕大部分時候,王大偉都是沉默的。他裝作和自己毫不相幹地做著自己的事情,耳朵卻一直豎著。他比任何人都要關心自己的寶貝女兒,卻用一種沉默嗬護著她。大部分時候,父女之間的對話都是由王小樂的發問開始的,“爸,那是什麼動物?”“爸,這些領導人為什麼要握那麼長時間的手?”“爸,為什麼我的血管這麼細?”王大偉耐心解答,卻也沒有多餘的話。王大偉不知道,自己的內斂和李紅的鐵血會給王小樂的一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紅不知道14歲的王小樂心裏的小秘密,王小樂也不會讓她知道。王小樂把自己的小秘密都寫進日記裏,小心翼翼地嗬護著。王小樂沒有很鐵的朋友,至少是沒有能說這種秘密的朋友。她唯一能訴說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日記本。王小樂喜歡寫日記,尤其是不開心的時候。人總是會有一些難以描述的情緒或者難以啟齒的心事需要訴說。在一個個寂靜的長夜裏,王小樂把自己心裏的酸甜苦辣都說與日記聽,像是說給一個忠實的朋友,更像是說給另一個自己。老師們都誇讚王小樂總是穩居年級前三卻能化壓力為無形的能力。其實秘訣很簡單,就是訴說。將自己的心事與壓力都傾泄在這一字一句之間,每天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如此看來,王小樂是個天生的樂觀派。14歲的王小樂怎麼也不可能想到多年後自己會變成一個怎樣自卑與悲觀的人兒。說變可能也不對,或許王小樂一直都是這樣,人的兩麵如同她有兩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