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果。一是關注農牧村民生工作有新成效。當年建成一批農牧民飲水安全等項目,農牧村衛生、文化等設施得到改善,落實了村幹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提高農牧村低保人口補助標準、農牧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等政策。二是關注教育民生工作有新突破,實施了寄宿製學校“大灶建設工程”,全部學生免費享受教科書,基本解決了全州中小學校冬季取暖問題。三是關注城鎮民生工作有新進展,國家投資2084萬元實施城鎮廉租房建設,落實了城市低保人口物價補貼等政策,對在職人員和退休職T.進行了體檢。四是關注就業工作有新提高,加大了對大中專畢業生、零就業人員的就業幫助。
(七)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牧村寄宿製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建設步伐加快,23所農牧村寄宿製學校學生宿舍等附屬設施全部竣工。二是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係不斷完善,全州13所鄉鎮衛生院基本建成,38所鄉鎮衛生院、3個縣醫院、19個村級衛生室開工建設,部分項目建成使用;繼續落實農牧村計生扶持“三項政策”,加大創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活動,計生服務站及部分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建設進展順利,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三是文化廣電等事業健康發展,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0個“農牧民書屋”正在抓緊建設;《甘肅省拉卜楞文物保護總體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查。四是社會保障事業不斷完善,全年城鎮淨增就業人數1200人,455名零就業人員實現就業,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1.25萬人、4.9萬人和3.07萬人;進一步落實農牧村低保人口、農牧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和農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製度,全年有11.81萬農牧民納入保障範圍,5157名貧困僧尼納入醫保、低保救助範圍,400戶農牧村“五保戶”實現集中供養,落實發放農牧村特困群眾生活補助資金3466萬元,落實城市取暖費補貼4759萬元,確保城鎮取暖費不漲價。
我們看到,當前全州發展還麵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主要有: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還不高,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瓶頸”還未消除,資源環境的約束性進一步增強,受國際金融危機、“3.14”事件、“5.12”地震及“問題奶粉”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全州旅遊業、乳製品、鐵合金等產業發展麵臨嚴重挑戰,物價對部分困難群眾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2009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9年,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州生產總值達到50.8億元,增長11.5%,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14億元,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82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08億元,增長3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33億元,增長14.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達到8750元,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人達到2295元,增長12%;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9%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3%以內。
實現以上目標,需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麵的工作。
(一)著力落實中央、省上支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促進全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一是加大《國務院關於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政策項目研究力度,提出的爭取政策項目要結合實際,切實增強政策項目實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二是提高爭取《若幹意見》政策實施意見研究和項目前期工作的時效性。嚴格按照省、州統一的時間、質量要求,確保按期完成分解的政策研究和項目前期工作任務,力爭這些政策和項目盡快落到實處。
(二)著力突出抓好項目工作,確保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隨著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央和省上新時期藏區工作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以及加大災區恢複重建重建投人,2009年甘南州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工作麵臨的形勢十分有利,要搶抓曆史機遇,加快開展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和項目支持,全力抓好599項重點項目建設,確保2009年全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08億元,增長31.5%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著力改善農牧村基本條件,推進農牧互補戰略深入實施,確保農牧民收入較快增長。一是加快牧民定居點及農牧村社會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抓好以1:代賑和易地搬遷牧民新村建設,力爭完成2007年度建設任務,2008年度50%的建設任務,2009年度項目全麵開工建設;建設農牧村飲水安全工程90處,完成“一池三改”1.03萬口、村級服務網點85處;加快實施好54項以工代賑項目以及無電農牧區電力建設工程、823個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盲點村及農牧村黨員遠程教育工程建設等項目。二是深入實施農牧優勢互補戰略。全麵落實糧食等各項惠農政策,突出抓好“一特四化”建設,積極組織實施好牛羊育肥、奶牛養殖和草產業等基地建設,調整種植業結構,擴大油料等經濟作物、飼草料種植麵積,積極鼓勵引導扶持華羚等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畜產品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推行按流域連片扶貧的方式,實施好50個“整村推進”項目,全年解決0.8萬貧困人口和0.9萬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加強勞務人員職能培訓,發展勞務經濟。做好九甸峽水庫移民後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