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汗突然出現在長城要塞古北口。古北口是北京的門戶,一旦失守,北京城門戶大開。嘉靖皇帝驚慌失措,立刻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陰曆八月初一夜,阿拉坦汗用火炮把長城炸開三個缺口,十萬蒙古大軍南下,第二天,阿拉坦汗就殺到了大同城。

新任大同巡撫仇鸞把嘴一撇:“我正捉他不著,拿他不到,他倒自己送上門來了。來人!給我抬槍備馬,我要和北虜阿拉坦大戰三百回合。”

仇鸞的兒子仇龍冷笑道:“爹,殺雞焉用宰牛刀。我下去就把阿拉坦汗收拾了。”

仇鸞一擺手:“不!你在城上給爹觀敵瞭陣,看爹怎麼敗給阿拉坦。”

仇龍聽著不對勁:“爹,你說什麼?”

仇鸞也發覺自己口誤,他忙改口道:“爹是說,讓你看看爹是怎麼打敗阿拉坦那個北虜的。”

仇鸞頂盔掛甲,罩袍束帶,點兵一萬殺出大同城。仇鸞來到陣前大喝一聲:“北虜阿拉坦汗,還不出來受死?”

辛愛黃兩眼一瞪,提烏金槍就要上陣。阿拉坦汗攔住辛愛黃:“黃兒,你在後麵看著,阿爸要親自會會這個仇蠻子。”

阿拉坦汗催馬來到陣前。仇鸞上下打量阿拉坦汗,見他四十二三歲,頭戴銀盔,身披銀甲,外罩白袍,麵如冠玉,粗眉細眼,寬額方臉,身材修長,胯下銀龍馬,掌中一對戟。威風凜凜,煞氣騰騰。

仇鸞的嘴都撇到腮幫子上了,他把手中的槍一橫:“呔!你可是北虜阿拉坦?”

阿拉坦汗針鋒相對:“不錯。你可是新任大同巡撫仇蠻子?”

因為上次阿拉坦汗攻到大同城下,仇鸞對蒙古右翼的將領有了一定的了解。仇鸞的嘴一咧:“在下仇鸞。阿拉坦,我聽說你有兩下子,什麼單戟刺殺格日勒,走馬收服土默特,破長城,襲朔州,戰雁門,飛奪石頭嶺,橫掃山西十衛三十八縣,不久前,又在雷公山設伏,大敗張世達,你名氣不小啊!”

阿拉坦汗把雙戟一晃:“既知我的威名,還敢口出狂言?”

仇鸞冷笑道:“這算什麼威名?你打的不過是酒囊飯袋,殺的不過是匹夫草包,如果當初碰上我,你豈能活到今天?別人怕你,我不怕,招槍!”

仇鸞舉槍就刺,阿拉坦汗左手戟一架,右手戟直奔仇鸞的前心。仇鸞見阿拉坦汗的戟到了,他舉槍接架,兩個人戰在一處。

你還別說,仇鸞確實不含糊,一條大槍上下翻飛,遮前擋後,舞得風雨不透,水泄不通。三十幾個回合過去了,兩個人不分勝負。

城上的仇龍見父親仇鸞越殺越勇,他心中高興:“來人!給我爹擂鼓助威。”

“咚咚咚……”明軍的鼓聲如同爆豆一般。

明軍擂鼓,蒙古軍這邊也叫上勁了,當兵的不但敲鼓,還吹起了牛角號——

“咚咚咚……”“嘟嘟嘟……”又三十個回合過去了,兩個人勢均力敵。

仇鸞急躁起來,心說,我怎麼贏不了他呢?我已經把大話說出去了,如果打不過阿拉坦汗,我的麵子往哪兒放?

仇鸞剛一走神,壞了!阿拉坦汗的左手戟“嗚”就到了他的前心,仇鸞一劃拉,阿拉坦汗的左手戟是被磕出去了,可他的右手戟跟著就到了。仇鸞嚇得一縮脖,“嘡”阿拉坦汗這一戟正紮在他的頭盔上。

頭盔是金屬澆鑄的,也不知阿拉坦汗用了多大勁,這條戟從仇鸞頭盔的前麵紮進去,從後麵冒了出來。

古代的中原人是不理發的,《孝經》上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包括頭發和皮膚,都是父母身體的延續,是不能損傷的,這是孝敬父母的根本。據此,古人認為,剪掉頭發就是對父母的不孝。所以,中原女人梳成卷雲式發型,男人通常在頭上挽個發髻。

“啪”仇鸞的摟頷帶就斷了,他的頭盔被阿拉坦汗穿了糖葫蘆,發髻一下子被挑開了,一綹頭發連同頭皮落到地上,鮮血“刷”就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