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 / 2)

如果這部電影名字叫《封神榜》或者《封神演義》,那麼可想而知,電影內容肯定會大篇幅的表現那一場聖人謀劃出來的封神之戰。

三教弟子和鴻鈞、天庭將會是主角,那些擁有移山填海之能的大能們,才是譜寫這一段傳奇的執筆之手。

可朱子墨卻偏偏將電影名稱定位了《人道》。

那麼,故事的主體,就一定是集中在人間的,而那些高來高去的神仙們,則隻負責充當一個宏偉的背景。

也就是說,看電影的時候,你會覺得聖人們的存在感一點都不強,“螻蟻”們掙紮求存,用上所有的力量和智慧,然後扭轉這一段曆史,推動著一段曆史。

然後等把電影看完了,才會恍然間覺出那些未竟之意,然後,細思極恐……越是捉摸,越是覺得事情絕非眼前看到的一樣簡單,這裏邊事兒大了!

封神演義的結尾是什麼呢?

無論誰算計了誰,三教皆受重創,那些動不動就怒而殺人的神仙們要麼被封神了,要麼嚇得龜縮不敢出,從此仙凡被徹底隔開,“天庭”之人不能再來插手凡間事物,人間道自有人間帝王來統管,聖人徹底沉寂,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隻是凡人閑暇之餘的一縷精神寄托而已,信則有不信則無,一些強硬一些的帝王,還幾次三番的禁佛滅佛,這個世界徹底沒有了那些仙佛的囂張餘地……

在編寫劇本之前,朱子墨曾經結合古老講述的遠古神話傳說,然後細細歸納了一些關於洪荒、關於各種量劫的設定。

其實,所謂的神話,也都是人類自己編寫出來的,所以,無論把那些神佛描述的再厲害,他們也脫離不了“人性”。

人類內部,各種爭鬥永遠不會止歇,因為我們有欲.望。

欲.望無所謂好壞,它雖然讓我們時不時就爭個烏眼兒青,順便滋生出痛苦、仇恨等等負麵情緒,可想要發展,就離不開欲.望。

永遠想要更多,永遠想要更好,於是我們就有可能會要的更多更好。如果全都無欲無求,那估計我們仍然還是一群猴子呢——不對,連猴子都有欲.望。無情無欲的隻能是石頭泥土了吧?還得是那種永遠無法成精的石頭泥土。

於是,在我們的臆測中,神仙當然也是有欲.望的。

想要廣收門徒,想要擴張地盤,已經成為不老不死的聖人之後,當然還想要成為第一聖人,想要成為門下弟子最多的聖人,想要在之後所有的量劫中,得以身免,順便還要護住徒子徒孫們,永永遠遠逍遙快活、不受任何人節製——連天道都奈何不了。

在已有的一些設定中,通天教主絕對是個被所有人聯合坑慘了的小可憐。

本來嘛,鴻鈞老祖之所以搞出“封神榜”這個大殺器,就是因為諸仙之間爭鬥、殺戮,各種烏煙瘴氣,引發出來的業力太多了——諸如生死之力、因果之力、吉凶之力、善惡之力、陰陽之力等等……天道能放任他們繼續折騰下去嗎?這就跟我們現在的人類動不動就來次世界大戰,□□氫彈隨手扔一樣,天道不想自己被這些混賬玩殘,就隻能先把這些家夥清理幹淨了。

所以,就需要選擇三百六十五個替死鬼,來轉仙化神,歸入天庭管轄,順便借用這龐大的仙靈之力,安撫住快要炸毛了的天道,以便讓剩下的那些仙聖,得以繼續逍遙自在的活下去。

按理說,當神仙有什麼不好呢?還能去天庭撈個小官做做喲,相當於成為吃皇糧的公務員了!

有這種想法的,一定是些小嘍囉。比如你讓一個苦逼的拾荒者,去做公務員,他一定會樂瘋了。可你讓一個呼風喚雨的國際大軍.火商,散盡家財,解散所有的勢力,然後去一個小縣城做公務員?

打死都不能幹啊!這得把人憋屈瘋了!

反正,誰都不想榜上有名,這是十分可以理解的。

通天教主這人比較單純,當時已經是三教第一,號稱萬仙來朝、人丁興旺。不難想象朱子墨為啥要選擇客串這位大佬——牛逼唄!霸氣得很!他美滋滋的想著,之前客串的那些,都太“花瓶”了,通天教主可不一樣,這是位狠人,而且在朱子墨的改編下,雖然一開始沒防備被人給坑了,可他也不缺乏與人“同歸於盡”的狠厲啊!你們算計我?行,誰也別想好過了!

可以說,在朱子墨的《人道》中,最後神仙退場,人道大興的結局,絕對是帝辛和通天教主練手攪出來的結果——雖然這倆人一次對手戲都沒有,但這種默契,簡直就是靈魂伴侶啊桀桀桀桀桀~捧著劇本,朱導演非常的暗爽。

至於為什麼說通天教主一開始被人給坑了呢?這個很簡單。這次量劫的成因,一來更他本人無關,二來,跟他的門下弟子也無關——都是闡教的錯啊!闡教弟子翻了殺劫,隻要把他們全都抓去封神,就一切齊活了。

擔心門下弟子會被誤傷,他還交代緊閉山門,不允許門下弟子去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