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眾之首也。管理者要實現有效的、成功的領導,必須充分利用好領導環境,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最大限度地引導和調動被管理者朝著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而要引導和調動別人,成功溝通和積極鼓動的語言是重要的手段。
管理者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引導者、指導者,一切具體工作最終都要通過語言來完成。主持會議、布置工作、接待來訪、社交活動、發表演說等,都離不開口才。而且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這些活動效果的好壞。因此,講話水平是衡量一位管理者素質和能力,或者說在社會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潛力的重要標準,促使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口才是反映管理者綜合素質的一麵鏡子。口才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科學文化修養、生活閱曆積累、文字寫作和表達能力等多種因素的集合。
管理者講話水平直接體現管理者的政治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和人格品質魅力。隻有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管理者,才能在講話時高屋建瓴,從全局和事物發展的大勢上把握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隻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在講話時思路清晰、有理有據、通俗易懂,才能抓住聽眾、吸引聽眾、打動聽眾、說服聽眾,調動激情,從而實現講話的目的。如果講話時費話連篇,形式呆板,語調沉悶,拖泥帶水,甚至主觀武斷,肯定不會給聽眾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勢必會嚴重影響管理者在聽眾心目中的形象。
講話是群眾了解和評價管理者能力的一把尺子。群眾認識管理者,往往是從聽管理者講話開始的;群眾了解管理者,更多的是從聽管理者的講話進行的。講話水平高,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體現管理者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當地實際情況,體現管理者熟悉情況,作風務實;能夠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體現管理者具備良好的作風和態度;能夠激發和調動群眾積極性,體現管理者具備良好的人格魅力。這樣的管理者才受群眾歡迎。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說,管理者的講話水平,不僅僅代表管理者個人的形象,也代表一個地方、一個單位或團體的形象。
精彩講話是管理者成就大事、走向輝煌的必備條件。從大的方麵看,有的管理者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和執行者,有的是企業製度的製定者和戰略的規劃者。管理者的講話水平,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效果。管理者講錯話,不僅會影響其自身的形象和號召力,而且會影響黨和政府、企業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給事業帶來危害。可見,管理者把話講好,不是一般的個人問題,而是職位使然和履行職責的需要。
從個人方麵看,工作的失誤,人事的紛爭,人民的矛盾等,究其原因,很多都是由於不當的語言引起誤解而造成的。
管理者工作能否做好,講話是關鍵。管理者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去贏得人心,按組織原則去凝聚人心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講話水平,才能做好幹部群眾的說服和激勵工作。
管理者能否在工作和社會實踐中實現理想,成就事業,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講話技巧的高明或低劣。所以說,精彩講話是管理者成就大事的關鍵。
3.管理口才必備素質和特點
雖然正常的人都能說話,也天天在說話,但是,有的人說話聽了使人全身筋骨都感覺到舒服;而有的人說話聽起來則如芒向背,令人極不舒服,甚至感到討厭。這表明,不同的人所說的話和獲得的效果也各不一樣,好口才確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境界。作為管理者尤其需要有好口才!
好口才必備的四種素質
一是思想素質。言為心聲。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苦樂觀、審美觀,常常支配著人的話語品位。如果說某人具有良好的口才,除了語言技巧上的讚美之外,也包含著對其說話所表達出來的正確的觀念、信念和人格品位的讚賞。
正確的觀念、信念、人格品位,是良好口才不可或缺的深層基礎。語言的藝術性完全是受正確的觀念、信念、人格品位支配的,其中,信念又顯得特別重要。當一個人將自己確信的觀點、原則和理論當作行為動力的時候,信念往往首先從語言上呈現出來。如有一句令人心動的領導人講話,不僅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更被廣大人民所稱頌。1998年3月,剛剛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朱鎔基在麵對中外記者時莊重地講道: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至今讀起來還能讓人感動不已。
二是道德素質。道德素養與一個人的說話美醜優劣密不可分,說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古今中外莫過如此,鮮活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
三是心理素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實實在在地決定著人的表達和反應,如同心慌意亂,語無倫次所說。而人們常說的急不擇言就與心理素質、心理因素有著深層次的關係。情緒緊張,不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易受周圍環境幹擾,就很可能使原本準備好了的話發生障礙,不能順利講出。二戰期間,荷蘭流亡政府總理一次在會見丘吉爾時,剛見麵就伸出手友好地說:Good-bye!丘吉爾愣了一下,回答道: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會見都如此簡短而且切中要害。這裏除了表現出丘吉爾反應的迅速和善意的幽默外,也同時顯露出了荷蘭流亡政府總理在見到大名鼎鼎的丘吉爾時一點緊張的心情。
四是藝術素質。藝術素質最能提升一個人的講話水平。這是因為,一個人說話的好壞,首要因素就是發音,這也是說好話的一個基本條件。發音清晰洪亮、吐詞清楚、話音美妙動人,所講的話就能吸引入,打動人。國內著名美學家張道一教授,雖然年過古稀,但音色仍然渾厚、元淳如男中音,且感情豐沛,每次講話都能贏得長久的掌聲。一次在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上,他的講話就有兩句特別耐人尋味:牛郎織女每年相逢一次,那是為了愛情,我們每年相逢一次,則是為了美學!
領導在社會活動中處於特殊位置,其講話的影響、作用和效果與其他人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權威性
管理者是各類社會組織中最重要的角色,處於決策指揮位置,具有一定的職權,直接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在社會活動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這就決定了其講話必須具有權威性。
任何組織的活動,都需要有統一的意誌,這種統一意誌的貫徹執行,均需權力來保證。管理者就是權力的象征,權力的化身。管理者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組織,其講話具有權威性。權威性是領導講話的基本特點,也是有效實現組織意圖、完成工作目標任務的可靠保證。領導講話的權威性,決定了管理者在與特定對象進行語言交流時,要考慮自己的身份,嚴謹周密,把握分寸,不講過頭話,注意影響。無論在什麼場合,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備受關注。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管理者的講話不管是否經過深思熟慮,都可能對下屬及社會產生大的影響。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往往會帶來不小的麻煩,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
(2)原則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原則,領導講話也不例外。原則性是指管理者不論在什麼環境中,講話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脫離這個限度隨心所欲地去闡述、說明、表現個人的思想觀點。一是不能無原則地評價某些事情、某些人;二是不能無原則地按照自己的意思,一味地表現自己。堅持原則,是保證各項領導活動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脫離原則,自行其是,就沒了章法,任何事情非亂套不可。語言是思想的體現,是行動的先導。講話不講原則,必然導致行動的無原則性。通常我們說某領導講話不講原則,說話很隨便,隨意表態,經常發表一些與集體意見不一致的觀點,說一些不該說的話等,都是不講原則的表現。講話不講原則,會降低管理者的威信,影響集體戰鬥力的發揮,阻礙正常工作的開展。
(3)政策性
在一般情況下,管理者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個組織、一個集體出現在眾人麵前。他的講話往往是代表這個組織的工作方針、工作原則、工作目的、工作要求。講話的政策性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一是講話要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上級的指示精神相一致;二是講話要按照組織意圖去講,保持一致,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去感情用事;三是講話要表明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態度,允許什麼,支持什麼,鼓勵什麼,限製什麼,禁止什麼,都應講得具體明確。群眾常常把領導講話作為行動的依據。
領導講話的政策性在對外工作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也最為重要。管理者在對外交往中的言談舉止,代表國家、民族的形象和尊嚴。對時事的評論,對雙邊關係的建議,對外談話,對外聲明等,都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具體體現,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地位和聲譽。
(4)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領導講話符合客觀實際,切中要害,能說到點子上。領導講話的目的一般都很明確,多是為了統一思想、協調關係、部署任務、發動群眾、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形式和空洞的說教。因此,講話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切實把上級的指示精神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工作的開展,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領導工作所麵臨的是具有不同特點的下屬,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講話要有的放矢,作指示、提要求要具體明確,切不可泛泛而談,大而化之。有的領導講話喜歡講大道理,說原則話,不痛不癢,不解決問題;有的脫離實際,說一些很不現實且不著邊際的話,聽眾如墜雲霧,不知所雲。這樣的講話不但起不到指導作用,反而會貽誤工作。
(5)鼓動性
鼓動性是指講話能夠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堅定群眾必勝的信心和決心。領導講話所確定的目標,出台的政策,製定的措施,提出的要求,最終要付諸實施。而在實施中,隻有把它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將這些任務要求落到實處。沒有群眾的積極參與,再好的事情也辦不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要靠領導講話去宣傳發動。這就要求領導講話要具有鼓動性和影響力,能夠充分發動群眾,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熱情,讓他們振奮起來,按照講話的要求去行動。一個傑出的管理者,首先是個優秀的鼓動家。為了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全麵完成目標任務,管理者應通過會議講話,進行一次動員,提出一個口號,發出一個號召,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激發鬥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