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隔:通過拇長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
第二隔:通過橈側腕長、短伸肌腱。
第三隔:通過拇長伸肌腱。
第四隔:通過指總伸肌腱及食指固有伸肌腱。
(以上4個隔均在橈骨背上)。
第五隔:通過小指固有伸肌腱(位於下尺橈關節上)。
第六隔:通過尺側腕伸肌腱(位於尺骨上)。
第5節 腕關節的血供
腕部的血供主要來自腕掌、背側的動脈網,這些動脈網的形成情況如下:
1.腕掌側動脈網橈動脈在前臂下端,位於橈側腕屈肌和胺燒肌之間,下行至橈骨莖突的近端。約在旋前方肌遠側緣平,麵,分出腕掌側動脈向尺側橫行。同樣地,尺動脈也在此平麵發出腕尺側掌動脈,相互吻合,形成腕橫弓。再加上骨間掌側動脈的數個細小分支(終支)和後掌深弓的數個上升支(返支),相互吻合從而組成腕掌側動脈網。該動脈網主要供應橈骨下端和腕骨的血運。
2.腕背側動脈網
橈動脈在“鼻煙窩”內時,於橈側腕長、短伸肌腱之下,發出腕背橈側動脈,並與尺動脈在尺骨小頭遠端、尺側腕屈肌、腕尺側副韌帶及尺側腕伸肌深麵,發出腕背尺動脈而組成腕動脈弓(位於第二排腕骨平麵)加之,骨間掌側動脈的背側終支及掌深弓在掌骨間發出穿通支相互吻合,組成腕背動脈網。該網除供應腕骨的血運外,並發出供應掌指的血運。可見整個手腕的側支循環在四肢中是最豐富的。
根據研究,腕骨的血供是由圍繞它的動脈吻合網而獲取。這些動脈網常呈叢狀,管腔很細小,直徑常小於11,在關節軟骨之下呈多角形。血管是從腕骨的掌、背側非關節麵處穿入。一個腕骨通常接受兩個以上的動脈,當動脈進入腕骨後,有時分為等大的分支,或一個大支或一個小支,以後分支呈“叉”狀。由掌、背側動脈來的主幹在骨內形成橫行的直接吻合,較大血管的第一或第二分支形成吻合弓,並構成骨內血管網,血管網發出樹枝樣分支向周圍呈放射狀分布於骨皮質。
第6節 腕關節的體表標誌與投影
(一)腕關節掌側
腕關節前麵有2~3條橫行皮膚皺紋。
1.近側橫紋:比較恒定,約與尺骨小頭相平行,又與橈腕關節線的最近點相對應。
2.中間橫紋:不甚恒定,兩端與橈、尺骨莖突的連線,即格腕關節線的饒側端與尺側端相對應(故相當於橈腕關節線)。
3.遠側橫紋:最明顯,約與腕橫韌帶的遠側緣相對應,相當於腕掌關節部位。於該紋外、中1/3交界處,可摸到舟骨結節;從此向遠側約1cm處,可觸及大多角骨結節,在大多角骨遠端可觸及橈側腕屈肌腱。此橫紋尺側端的突起為豌豆骨,它是腕關節掌側的重要標誌之一:①其燒側可摸到尺動脈的搏動,尺動脈的尺側為尺神經,兩者伴行;②向上連接尺側腕屈肌,向下方則為鉤骨的鉤突,適對環指的尺側緣。
當強力握拳並屈腕時,腕前則呈現3條縱行皮膚隆起。位於中線的是掌長肌,並有正中神經在其下方;其橈側隆起為橈側腕屈肌腱;最內側隆起的是尺側腕屈肌腱,並沿此腱可觸到豌豆骨。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橈骨蓮突之間,可捫到橈動脈的搏動。尺動脈和尺神經則介於指淺屈肌腱與尺側腕屈肌腱之間,由於尺動脈表麵有一層堅韌的筋膜覆蓋,故不易觸到動脈搏動。
(二)腕關節背側
(1)腕之背側的尺橈骨下端均可在皮下觸及,其中橈骨遠端占腕的橫徑2/3,尺骨頭僅占1/3。
(2)格腕關節線的確定法:連接兩蓮突尖畫一線,在腕部背側從該線中點,向上作一長約之垂直線,通過兩莖突線端及該垂直線端的弓形成,即代表該關節的投影。
(3)腕掌關節:第一、三、五掌骨基底部在腕背很容易觸及,腕關節在掌屈時特別明顯,它們的連線即代表腕掌關節線。
(4)衫尺橈骨遠端的中點有一結節,常為外科手術的標誌。拇長伸肌腱由此結節的尺側繞過,其檢側為橈側腕短伸肌腱。由該結節向遠側延伸則相當於舟月關節。在橈骨下端骨折後,行髓內針固定時,該結節可作為進針點的標誌。
(5)在腕背燒側:當拇指外展時,可呈現出一尖向遠側的三角形凹陷,解剖學上稱之為“鼻煙窩”。其橈側界為拇長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側界為拇長伸肌腱;遠側為第一掌骨基底;近側為橈骨莖突;該窩底有舟骨結節的背麵與大多角骨背側結節。其內容物有幾根淺靜脈與橈動脈的深支,由腕前經此處及第一掌骨間隙;另有前臂皮神經終末支和橈神經至拇指的分支。故在臨床上,當舟骨骨折時,此窩則腫起而壓痛。在行舟骨手術時,注意勿損傷橈動脈及神經分支。此處也是切開拇長伸肌腱鞘、結紮橈動脈以及到達中腕關節的合理途徑。
(6)在腕背尺側很容易確定尺骨遠端及三角軟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