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鼓手咚咚咚~有時家人真可怕 -[痛快日記(1998)](2 / 2)

唉,這樣的日子,過了一百二十回,賈寶玉怎麼可能不出家?

4

賈寶玉的遭遇,是“特例”嗎?

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恐怖,沒有代表性嗎?我有點不相信——

請不要忽略,在整個中國文化裏,賈寶玉,是知名度最高的少年啊!

或者這樣說:賈寶玉,是知名度最高的“正派”少年。

當少年羅密歐為了愛而叛離家族的時候,少年賈寶玉正被三姑六婆煩得快要窒息!

我難免會想到在沒有翻譯作品可看的年代裏,所有厭惡家人、內心狂熱的少年少女,把眼睛望向戲台上捏造的世界時,竟然也老是看到如此氣悶的賈寶玉,一定會很絕望吧。

還好,我們總算也有幾個不那麼“正派”的少年,像“封神榜”的哪吒這樣的野孩子,實在讓我眼睛一亮,精神振作了許多。

哪吒,任性又逞能,殺了他爸爸也得罪不起的龍王之子,為了讓爸媽不再為難,少年哪吒自殺結束生命,把毀壞的肉身退還給父母。

這當然很帥,但這“帥”的代價多麼悲慘!

中國少年與家庭的關係,要不就像賈寶玉的那麼恐怖,要不就像哪吒的這麼恐怖?

5

寫故事的人是幹什麼的?

寫故事的人,大致上是覺得人生充滿瑣碎雜質,生活又很單調,周遭世界也不怎麼迷人,隻好動腦動嘴動手,捏造些有意思的人生出來。

對我們這些看故事的人來講,一個又一個被捏製而成的人生,是值得觀摩的,是可能有啟發的,是可供自我安慰的,是我們這黯淡世界的炫麗櫥窗,神秘出口。

看故事的少年,一樣也期望能看到為他們而設的櫥窗,為他們開辟的出口。

可惜這樣的例子並不多。

大部分的中國故事,在講大人的人生。大人的政治,大人的道德,大人的感情,婚姻,大人的家庭。

老練、紛擾、迂回兜轉、千瘡百孔。

對所有站在生命櫥窗前張望、偶爾推開生命之門探探頭的少年來說,哪能領會其中的奧妙?

從《紅樓夢》一路看到張愛玲的話,人生是很不堪的,欲望是很齷齪的。

這當然有可能很真實,很能呈現某種人生的真相,但對許多被困禁在家庭多年,等著拍拍翅膀試飛的少年來說,這些“真相”是很掃興的,如果你去看電影,才開演十分鍾,電影院就誤把結局先放映出來的話,怎麼可能不掃興?

藝術價值是很高,但對少年來說,很掃興。

6

中國故事裏,有少年情調、活得起勁、讓人很想展翅飛離家庭、自己開辟痛快人生的,是金庸的小說。

金庸捏造出來的少年,絕對不是賈寶玉可以一起混的。

誰呢?

最有名的兩個。韋小寶、楊過。

《鹿鼎記》的韋小寶,無賴少年的極致。

《神雕俠侶》的楊過,叛逆少年的冠軍。

他們不必像賈寶玉那樣被鎖在家裏,因為韋小寶出生在妓院,楊過是孤兒。

他們吃盡了世界的苦頭,所以他們不來那一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騙人把戲。

他們當然有堅持,不然他們就隻是混蛋而已。

韋小寶堅持了義氣,其它一切“從寬處理”。

楊過堅持了愛情,其它一切“去他的”。

民族國家的大枷鎖,他們兩個“試穿”之後,立刻很識相的“退還”了。

寫故事的金庸,從來沒有明講過他是受夠了中國少年永遠被家庭、民族所牽絆的鬱悶,可是我們左看看楊過,又看看韋小寶,實在很難想象金庸不是在替悶了好幾世紀的少年出口氣。

7

我在楊過和韋小寶的身上,看見一件重要的特質——

這兩個少年,從來沒有以家庭或國家為理由,停止對人生幸福的追求。

他們有弱點、有挫折,但他們也相信人生的價值,不輕易退縮、不找借口放棄。

跟“托托小英雄”的托托比起來,楊過和韋小寶更倒黴十倍。可是他們不去“搶回來”別人的人生,他們自己搞定。

韋小寶得到過癮的人生,楊過尋得的是寧靜和幸福。不管是什麼,起碼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出生的家庭盡管不能任你挑揀,人生卻依然是你的,請務必善加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