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終章·完結(2 / 2)

蘇軾繼續乘舟北上,傍晚船至廬山,玄守早已在岸邊等候,二人相見甚歡,一同遊覽了廬山秀麗的風光後,在一處峰頂,蘇軾:我要隱居廬山。玄守:蘇兄你不去朝廷了?蘇軾緘默不作語,望著遠處的群峰若有所思,隨後莞爾一笑說:介甫兄曾一詩雲《登飛來峰》,今我以《題西林壁》和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隨後他朝著玄守作揖拜別,沒說什麼,隻是向著周敦頤故居的方向漸行漸遠...

片刻後,玄守悟到,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與《題西林壁》,構成了多少有誌青年的完整地官場一生,曾經是那麼躊躇滿誌,堅信憑自己的實力可以改變一切,等經過官場世事的洗禮,不得不同流合汙或不同流合汙而被貶斥之時才發現,曾經的豪言壯誌,不過是發了幾句牢騷而已。

前者的失敗後者給出了很好的答案,縱使你不畏浮雲,縱使你身在最高,不還是失敗了,為何?因為你沒有把這座山完整的看清,即使你站的再高不也沒有脫離這座山嗎,山者?嗬,體製也....

這時一陣風沙吹過,迷失了玄守的雙眼,他輕拭眼角後才發現,漸漸遠去的那個人,不是蘇軾,而是蘇東坡...

王安石的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他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借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奈何變法觸動了大多數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極力反對。他把每個人都應積極參與的使國家富強的責任,生生打成了他一個人的戰爭。縱使千夫所指,亦不動搖心中變法的初心,頗有我以我血薦軒轅之風,如果是常人,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恐怕早已委曲求全了吧。雖然曆史給了王安石一口鍋,但憑他一生恪守清廉之風這一點,便已“勝卻人間無數”了吧...

一日,真武山門前,來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她手持月笛,冰肌玉骨,笑靨嫣然,窈若菡萏。

真武大殿內,弟子來報:玄機掌門,移花宮宮主求見。玄機親自來到門口笑著:....你來了。她點點頭問:他...還好嗎?玄機:嗯....

三清殿前的道然亭內,玄守正在練習書法,他心想,雖然武功全廢,但好在還能拿筆,不禁搖頭苦笑。

他信筆寫下蘇兄的詞句: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寫完“清歡”二字時,遠處傳來一聲:道士哥哥...

他抬頭望向聲音來處,這聲音,將空氣凝結,將畫麵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