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時空之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傅說之墓(2 / 2)

武丁在察訪中得到這一消息,如獲至寶。他從虢地渡過黃河,在虞地傅岩由掌管工程的“百工”引薦,親自召見了正在服勞役的刑徒傅說。傅說本是一個懷才不遇的隱者,他善於考察風土人情,洞悉民間痛苦,逐漸總結出一套安邦治國之策,所以一旦與武丁對談起來便滔滔不絕,他不但說出自己觸犯奴隸主蒙冤受罪的事實,還分析出一切罪犯產生的社會原因。武丁聽後坦率地承認朝廷有失治之處,人民得不到安居樂業才會做出違犯王法之事。傅說見武丁道出了王朝弊端,於是大膽傾心向武丁訴說興利除弊的種種想法。武丁此時正是求賢若渴,聽了傅說的話,發現他談吐不凡,懷有大誌,是一個難得的王佐之才,他暗下決心要立即起用傅說為宰相,但又考慮到商代天下的奴隸和奴隸主等級森嚴的傳統法規,起用傅說定會遭到貴族們的堅決反對。他於是心生一計。

一天在上朝時際,武丁忽然睡著了,還打起了呼嚕,這可是從來也沒有的事,滿朝文武看著他們的王,議事也不是,退也不是,一個個站著發起了楞。

過了好一會,武丁忽然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開口說話;“我殷朝天下有希望了,我夢見先王湯給我推薦了一個大賢人,名叫說,這個人能輔佐我治理國家,你們快快把這人找來吧!”

滿朝文武大驚!他們的王可是三年沒開口說一句話啊!大家都以為王是永遠不會說話了,沒想到在上朝時做了一個夢,竟然開口說話了。

大家深信不疑,可是那賢人要到哪裏找呀?他們隻好把文武百官都召到武丁麵前,問他哪一個像是夢中人,武丁故意把眼前的人都看了一遍,然後搖搖頭,他把夢中人的相貌詳細地畫了出來,命大臣們快速找來。

大臣們對此半信半疑,但誰也不敢提出異議,隻好帶著武丁畫的圖像前去各地尋找,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明察暗訪,果然在傅岩訪到。這時候的傅說因觸犯了奴隸主,犯了罪,和奴隸一樣被繩索串著,由監工管押正在傅岩服勞役。尋找傅說的大臣們聽說有個正在做苦工的奴隸,身材相貌和武丁說的差不離,可能是那個夢中人,便斥退監工,解開繩索,請他上車,前呼後擁直奔王都。

傅說被帶進王宮,武丁一看“是我心上的人來了”,就對心神恍惚、莫名其妙的傅說講道:“你是先王湯派遣來的聖人,先帝命你來朝中,幫我匡扶社稷,治理天下。”聰明的傅說猛然醒悟,猜到一定是商王的妙計,就順水推舟,含糊應對。蒙在鼓裏的朝中大臣信以為真,於是趕快叫傅說脫掉囚衣,讓他洗了澡,穿上官服。武丁當眾宣布解除傅說的奴隸身份,讓他與自己“治理天下之政,安謐天下之民”。奴隸主貴族們相繼跑來祝賀,表示願意與傅說一道把國家治理好。

傅說為相以後,有一段與武丁之間的對話,史稱《說命》三篇。

《說命》三篇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是敘述傅說初見武丁之過程,及對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是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法,其中有傳頌千古的“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的哲理名言;下篇為傅說論學,武丁以伊尹為鏡子期望於傅說,傅說則以商第一代國君成湯為榜樣誠求於武丁,兩人水乳相融,互相勉勵,各盡其道。《說命》三篇記載在儒家經典《書經》上。

傅說以奴隸身份一躍上升為地位顯赫的宰相,被賦予很大的治國安邦權力,這在上古奴隸社會中,確實是殷商高宗武丁一樁了不起的、驚天動地的改革之舉。”

張教授的故事講完了,但我卻聽得更糊塗了。我對張教授說道:“按您的說法,這個傅說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宰相,他怎麼可能被埋進王陵,並且在八個國王之上?”

這下輪到張教授發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