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時空之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傅說之墓(1 / 2)

這個問題把張教授也難住了,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麼結果,隻得說:“進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王本章提醒道:“這裏麵會不會有陷阱啊?我總覺得一路走來太順利了,王陵怎麼會沒有防備任由人走進走出?

張教授道:“你多慮了,想那幾千年前的古人哪裏會懂什麼機關暗器?再說了,中間那個大的肯定是最重要的,說不定我們想要的東西都在那裏放著,不進去看一下怎麼行?”

王本章不再說什麼,但緊皺的眉頭說明他還是很擔心的。我們幾個人裏就是張教授最激動,他就象小孩子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找寶貝。

我們走下的位置正是東北方向,這裏的大墓就是武丁的。張教授看了又看,最後決定,先進去看中間的大金字塔,然後出來時再來看其他的大墓。

沿著寬敞的石板路,我們向中心走去,一直到大金字塔前,並沒有什麼危險發生。王本章不覺也鬆了一口氣。

大金字塔前麵是一個廣場,上麵聳立著一根根的方柱子,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穿過石柱,就來到了大金字塔的前麵。抬眼望去,上麵寫著幾個大字,張教授仔細觀看,不覺失聲叫道:“傅說之墓!怎麼會是他?”

“傅說?”王本章和陳道長也驚叫起來!就是我不知道傅說是誰,楞在那裏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張教授看了看王本章,說道:“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終於忍不住問道:“這個傅說是誰?你們怎麼都好象認識一樣?”

張教授笑道:“認識到是不可能,但是我對他還是很有研究的,我給你講一講傅說的故事吧。”

“這個故事要從盤庚遷都說起。卻說商湯滅了夏朝最末的一個暴君桀之後,在宰相伊尹的輔佐下,建立了商朝,並很快成為黃河流域一個強盛的國家。但傳至19代國王盤庚,已經連治理洪水泛濫的能力都沒有了,國都因洪水泛濫而被迫5次遷移。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商王政權,盤庚率領貴族和平民,最後從奄(今山東曲阜市)遷到殷地(今河南安陽市),才算穩定下來。盤庚遷殷以後,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大大地鞏固和加強了王權。政治、經濟、文化逐漸有了好轉。盤庚繼位28年後去世。

按照商代前期的傳統規矩,是兄終弟及製,即國王去世後,繼承王位的是先從兄弟。盤庚有兩個弟弟,大的叫小辛,小的叫小乙,當然繼承王位的是小辛,小乙怕兒子武丁養尊處優,染上壞習氣,有損商王名聲,所以狠心把兒子從小就放到民間去生活。

武丁到民間後和平民的孩子相處很好,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幹活,夏天頭頂烈日跟農民一起在田裏耕種,冬天冒風雪跟樵夫一起上山砍柴,很快就學會了一套生產勞動本領,同時也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更難得的是他和一些奴隸也交上了朋友,對奴隸艱苦非人的生活多少有些體察。

小辛繼承王位後,命運多舛,3年後亡故,於是武丁的父親小乙僥幸登上了王位。由於小辛、小乙平庸無能,均無建樹,朝政日衰。10年後,小乙病故,王位就傳給了兒子武丁。

武丁是商朝第22代國王,是一位很有抱負的賢君。他繼承王位後,一心想複興商朝,做一個像先王成湯那樣的國君。他想,商先王成湯能滅夏桀,是因為有一個好幫手伊尹,自己要複興商朝,也要物色一個像伊尹那樣的幫手。於是,他在登上王位後,三年沒講一句話,對朝政上的一切事情暫不發表政見,全托給前朝的老臣甘盤等去處理。自己則深人民間體察民情,訪賢求才,積極尋找將來能輔佐他的人。

好,我們的主角傅說要登場了。傅說生於大臣(今山西省平陸縣大臣村),天生聰明,有過人之智,原是當地一介平民,因得不到重用,便到附近的傅岩隱居下來。他通過具體參與,摸索出一套“版築”營造技術。傅說創造發明的這一“版築”法,在當,時生產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實為建築科學技術上的壯舉,一時震動朝野,黃河兩岸的人們爭相傳頌,他被譽為“聖人”,即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但在奴隸社會,平民和奴隸有時一樣受著奴隸主的虐待,傅說不但得不到褒賞,反而遭受著奴隸主的嫉妒、怨恨,他被罰做像奴隸一樣的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