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農村軼事 農村的初感覺(2 / 3)

霞姐他們頭一次吃派飯,都有些好奇的感覺。頭一次進當地的農村,一路走一路瞧著。村裏的會計,領著他們來到村東頭的一戶人家。“就是這兒。每次上麵來人吃派飯,都是從這家開始的。”會計說著把他們領進了屋裏,和那家的人說裏幾句就走了。

這是一個六口之家。一個老漢,估計有七十多歲了。兩個青年夫婦,還有三個小孩子。老漢的身板很硬朗,這麼大歲數了,還在輪著板斧劈樹根呢。“幹嘛讓老人幹這麼重的活,應該叫年輕的幹嘛。”孫玉田說著。“我看,那個年輕的人腿有毛病,可能幹不了活的。”八斤注意到,那個青年人的腿特別的瘦小。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詢問,這個年輕人果然是個癱子。那個女人雙眼有毛病,看不清東西。這倆人是老漢的孫子和孫媳婦,三個孩子是重孫子。大點的是個女孩子,有七八歲了。正在幫著拉風箱燒火,兩個小一些的是男孩子。“霞姐你看。”八斤指著兩個男孩子道,“多冷的天啊。咱們穿著棉衣,大衣的還嫌冷呢。他倆卻光著屁股在外麵呆著!”確實,天冷風又大,小男孩的屁股和小腳丫凍得通紅。奇怪的是,他們照舊在外麵跑鬧,毫不在意。“這兒是不是太窮,小孩子都沒有衣服穿?”霞姐也奇怪道。組長是旗裏來的幹部,經常下鄉知道農村裏的情況。“你們莫怪。”他說道,“農村裏的娃兒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已經習慣了凍不壞的。我父母家也在農村,比這裏好不了多少。”進屋看,這家裏四壁如洗。除了一個破木箱子外,屋裏沒有任何家具。炕上也沒有毛氈,毯子一類的東西。隻有兩件光板沒有多少毛的羊皮大襖,扔在炕的角落裏。霞姐知道這裏貧窮,已經有了思想準備。可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麼窮!她的內心被強烈的震撼著。

飯熟了。屋裏的女主人,就是那個孫媳婦。摸索著把飯連同籠屜一起端來放在炕上,請他們吃。屜裏放的是幾個切開的大個胡蘿卜和土豆,下麵的籠屜裏有五六塊玉米麵做的餅子。孩子們圍過來盯著餅子,可是他們不敢拿。看著孩子們的眼神,霞姐心裏發酸。她把女孩子叫過來,給了她一塊玉米餅子。女孩子接過去狼吞虎咽地吃著,根本顧不上燙嘴。八斤給了那倆男孩子每人一塊餅子,孫玉田把那老漢叫過來一起吃。女孩子吃完餅子,給他們端來一碗酸菜。他們幾個人拿起土豆,胡蘿卜,就著酸菜吃下了這永生難忘的第一餐。

通過地方幹部幫著解說,他們知道這戶人家姓齊。老漢原來是有兩個兒子的,大兒子得了一種不知名的病。這裏的醫療條件很差,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結果就死掉了。兒媳婦嫌這裏太窮,丟下這個有殘疾的兒子。跟著駱駝隊走了,從此再也沒回來。二兒子在前幾年的冬天,到黃河對麵砍柴賣錢。回來的晚了,掉進冰窟窿裏沒上來。老漢的老伴死得早,自己將這個孫子養大。給他娶了一個媳婦,生了三個孩子。可喜的是這三個孩子都很健康,沒有一點毛病。這戶人家,是全村最窮的。六口人隻有老漢一個整勞力,如今也幹不動了。孫子的雙腿有殘疾,媳婦是從河南逃荒來的。身體雖好,眼睛有殘疾。這兩個人都不能出去幹活,每年都要救濟的。這個救濟的標準很低,也就是幾十斤帶皮的糧食吧。霞姐忘不了那三個孩子的眼神,從那以後經常過來給他們些吃的。時不時的幫他們幹些活,村民們都稱讚她心好。

團裏和各連隊建起營房後,經常要打掃營區。所以,需要大量的笤帚。後勤處就向地方公社采購,公社就把這個任務往各個大隊裏派。霞姐住的村子,接到了任務。他們每個月,上交二十把笤帚。完成後交給公社,每把笤帚給五角錢。村裏開會,準備抽人幹這活。這下子熱鬧了,誰都想幹這活掙點錢。“我看,應該給齊老漢一部分活兒。”霞姐說道,“他們家是全村最窮的,每年還要靠救濟。即使這樣,他們過得也很苦。他們出不了門,幹不了大的活。這個活兒,正好可以幹的。他們過得好一點了,咱們大隊的幹部們也能省不少心呢。”按慣例,工作組是不幹涉村裏的生產工作的。他們的話,幹部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霞姐說的有理,他們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為了能多爭取些活,霞姐幾次跑公社找書記,主任反映村裏的情況。在她的努力下,公社給這個村子增加了十把笤帚的任務。還特別的說明,增加的這十把笤帚就是給齊老漢的,每個月都有。這件事做得好,支農工作隊特地表揚了霞姐。

在村裏住了一段時間。他們走訪了一些家庭後,霞姐發現村裏的人普遍的缺少棉衣棉被。不少的人家,隻有出去幹活的人才能穿棉衣。更有的家中,棉被隻是一個棉絮套子。裏麵的棉花快要掉光了,和漁網似地。霞姐看不下去了,對八斤和孫玉田說,“這兒的老鄉們太苦了,咱們應該幫助他們。”“怎麼幫呢?”八斤問道。“咱們從家裏來的時候,都帶了一套被褥。”“對呀,還有棉衣呢。”“是啊。來到這裏咱們發了一套,聽說明年還要再發一套。咱們用不了這麼多,捐給老鄉吧,讓他們暖暖和和的過冬。”“對,咱不能不管。自己穿得暖和,看他們挨凍心裏不好受!”八斤說道,孫玉田也讚成這樣做。如今,他覺得霞姐不但長得美麗,那心腸更好。所以,就更加重了對霞姐的敬慕。當田副參謀長來這檢查工作時,霞姐讓孫玉田把這個建議提出來。“你提吧,主意是你出的。應該由你提才是!”孫玉田不好意思。“你是排長嘛,應該由你來說。”“是啊,你是領導你就說吧。”八斤也說道。

聽完建議後,田副參謀長很高興。“不錯,不錯。這次支農沒有白來,知道關心群眾的疾苦了,很有進步。很好,這個提議很好。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軍民永遠是一家人。”受到表揚孫玉田更不好意思,“田副參謀長。這個建議是張豔霞副排長提出來的,我隻不過是向您彙報一下。”“嗯,我明白的。你們做的對提得好,我會向團黨委彙報這是的。”田副參謀長說道。這件事情和上次為齊老漢爭取笤帚的事情,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覺得,霞姐是女生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你們想過沒有,一個連隊的能力是有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得發動全團來做!”田副參謀長馬上向團部彙報了這件事。黨委認為,這是加強軍民關係,軍政關係的好事。應該幹,立即在全團發起了向貧下中農送溫暖活動。首長們帶頭捐物,戰士們積極響應。幾天之內,就收到一千多件棉衣棉被。團部派車,把這些東西送到了駐地和周邊的公社。公社的書記主任們帶著幹部們,敲鑼打鼓的歡迎,收下了這些東西。隨後這些東西由公社分給各個村子,再由大隊分給那些最需要的人。這些東西雖不算多,卻很實用,幫助老鄉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