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也補充道:“不光要對周遇吉曉之以理,必要的時候還要給他施加點壓力,我看不如讓王守義將軍率領兵馬從陽方口進軍,若是周遇吉不肯投降,就立刻包圍寧武關,消滅他!”
王一凡點頭道:“二位丞相思慮周全,我看就這麼辦吧。”
此刻在關外,已經是滿清實際控製人的多爾袞也在密切注意著關內局勢的變化,當他知道昔日的無敵將軍王一凡在造反以後,竟然勢若洪水般地席卷了整個華夏大地,更在襄陽城建元稱王,並率領五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之眾,一路向著北京城的方向轟轟烈烈地北伐而來,誌在奪取大明江山,因此驚愕不已。
自從皇太極突然去世之後,多爾袞憑借著弟弟多鐸和手下掌握的四旗人馬,在清廷裏地位一路上升,皇族中人早希望他繼承皇太極的大位,自立為王。
但他考慮到宗室內派係林立,尤其是皇太極長子豪格和他的大哥代善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也不弱,隻得表麵上做出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的姿態,扶助皇太極之子博果爾為王,之後立刻就廢除了滿清之前沿用多年的“十王議政”的舊製,並將自己的名字排在了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前。
這一日,他召集文武百官前來商議,除了滿清的宗室親王外,降清的範文程和洪承疇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對於王一凡率軍五十萬渡河入山西,他們議論紛紛,因為滿清的滿、蒙、漢軍八旗加在一起,人數也不會超過二十萬人,之前他們又和王一凡交手多次,每次都敗在王一凡的手下,因此對他格外忌憚,人人心裏都不免暗自打鼓。
但洪承疇卻不以為然,之前他就曾在三邊之地設伏,讓王一凡吃了一場慘敗,因此,他冷靜地說:“諸位王爺,依我之見,王一凡的人馬絕對不可能有五十萬,所謂兵不厭詐,之前曹操發動赤壁之戰之時,就曾將二十多萬人吹噓成百萬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可千萬不能被敵人的虛張聲勢嚇倒。”
一盤的豪格不屑地問:“那先生以為王一凡的人馬能有多少呢?”
洪承疇淡淡道:“我估計,他能用來一戰的人馬大約有三十多萬,但山西距離京城路途遙遠,他一路征伐之下,勢必要留下人馬守城,所以到了北京之後,能有二十萬兵馬就不錯了。”
範文程卻表達了不同意見:“我看洪大人這是小看了王一凡,他攻打洛陽之時就有兵馬三十萬了,之後一路東征西討、招降納叛,人數肯定是隻增無減,我看五十萬這個數目還是估計少了,若是他總動員起來,恐怕整出一支百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
洪承疇立刻辯解道:“範先生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即便王一凡有兵馬五十萬,也絕不能與過去的關寧鐵騎相提並論,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剛放下鋤頭拿起刀槍的新兵,鼓噪生勢、流竄作戰他們在行,當要是論起真正的戰鬥力,和咱們可就差得遠了。”
多爾袞沉吟了一會,忽然問道:“那麼王一凡近年來屢戰屢勝、攻城略地的事情都是假的了?”
洪承疇歎道:“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王一凡雖然有些本事,但若不是崇禎帝剛愎多疑,大明朝氣數已盡,又何曾會出現這樣的危局。現在華夏大地並未平靜,正是咱們圖取天下的好時機,希望諸位不要錯過這個大好機會,否則悔之晚矣。”
多爾袞點了點頭,說道:“那咱們就相機而動,隨時準備趁虛而入,若是能一並將山海關的吳三桂也拉過來,則大事可成。”
眾人紛紛道:“王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