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廢長立幼(1 / 3)

一個多月後,王一凡重新回到了洛陽城裏,因為即將進行的北伐,他將行轅暫時從襄陽城移到了這裏,四處官衙的文書和軍報不斷送了過來。

王一凡緊張地批閱完文件,命令下麵的官員武將立刻去執行,於戎馬倥傯中,終於見到自己的王國開始了正常的運轉,也有了些皇帝感覺,不由得頗為高興。

治下的百官士民,也開始將他以真龍天子看待,希望他能夠一鼓作氣北伐成功。

就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鄭芝龍終於同意獻出福建,李岩的人馬趁勢平定了江南一帶,隻有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趁亂帶著一批兵馬到了海上,驅逐了台灣的荷蘭人,據守海外。

李岩因為南方已定,也帶著戚無傷和新招募來的二十萬大軍來到洛陽,他和牛金星、王栓、王守義等文武百官跪倒在晉王府外,迎候著王一凡出來。

王一凡微笑地從他們中間的地毯間走過,身後的武士舉著一把大大的黃傘跟在身後,王一凡從他們的麵前行過時,想到自己之前造反時的窘境來,不由得一陣唏噓不已。

眼下南方已經大體平定,隻有幾處零星地方還有反抗,左良玉沒有死在李岩的刀下,而是吐血而亡,麾下的將領大多都投降了李岩,而西南的張獻忠雖然據守四川,但迫於王家軍的聲勢,也隻得派人納表來,表示願意聽從王一凡的號令,奉他為主。

雖然王一凡有心除掉張獻忠,但考慮到他現在據守在艱險萬重的崇山峻嶺之中,大軍和當前的國力無法承擔同時西征和北伐,因此,他便和張獻忠虛與委蛇,先打算解決北方的崇禎帝朱由檢,再做後計。

想到之前曾看過的北京內城、外城、紫禁城和各處風光,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副更加雄偉的藍圖,正等著一一去實現。

等他回到了正殿之內,命跪在殿前的文武百官平身後,就問李岩:“李丞相,這次咱們北伐崇禎的檄文,可準備好了?”

李岩忙道:“已經完成了,內容經過我和牛丞相的反複推敲,和一些飽學之士的議論,基本上已經可以了,還請大王禦筆修改,然後才可刻版印刷,發往北方。”

王一凡笑著說:“舞文弄墨的事情,還是二位丞相和文官們擬定就好了,現在大家齊齊一堂,不妨就請你念出來給百官先聽聽吧。”

李岩立刻從袖筒裏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檄文,念道:“自古帝王興廢,民兆於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故特遣本首總,於本月,自洛陽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兵為前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所過秋毫無犯。我為先牌渝文武官等,審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王一凡聽了後連連點頭,就對李岩說:“寫得很不錯,就這麼發吧。”

李岩收起檄文,卻聽牛金星道:“現在我們已控江南之地,後方穩固,山西的明軍兵力空虛,隻怕咱們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唯一的擔心是崇禎帝不顧北方清兵的威脅,調集守衛山海關的吳三桂兵馬前來拱衛京畿,憑借著京城的城防,倒是不好對付了。”

王一凡和李岩相視一笑,李岩上前解釋道:“這一點還請牛丞相放心,大王在下江南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一層,更想出了一條妙計應對,準保讓吳三桂的二十萬大軍無用武之地。”

牛金星見他二人頗有默契,心裏忽然有了一股酸溜溜的感覺,他覺得自從李岩平定江南之後,王一凡對他的信任與日俱增,雖然現在自己還和李岩平起平坐,但這個丞相的位置卻不是那麼穩固,因此頗有些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