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將領將陳永福的親將帶到了王一凡的麵前,王一凡早料到這是談投降的事,就微笑著問:“說吧,陳將軍派你過來,有什麼要緊事?”
那親將抱拳跪倒在地,大聲說道:“啟稟晉王,陳將軍知道大王天命所歸,有心前來歸順,卻擔心之前和大王的過節,因此派我來問問大王的意思。”
王一凡笑道:“他有什麼顧慮?你但說無妨。”
那親將說:“我家將軍說,之前在守開封城時,他曾經兩敗大王,其中更有一次射傷了大王的愛將戚將軍,因此,他害怕大王不會饒過自己,所以心裏惶惶不安。”
王一凡聽完以後哈哈大笑,隨手從腰間的箭壺裏取出一支箭,用力折斷,交給那親將說:“你把這個帶回去給陳永福,就說孤已經折箭為誓,過去都是各為其主,孤絕對不會秋後算賬。請陳將軍不要顧慮,孤的大門永遠替他敞開!”
等親將帶著這支箭回去以後,陳永福立刻帶著手邊的殘餘人馬投降了王一凡。
王一凡帶著剩餘的人馬一路窮追不舍,直追到潼關口才停住腳步,簡單清算一下,這一次共殲滅孫傳庭的官軍十萬有餘,繳獲的輜重、車馬和盔甲武器更是不計其數。
王一凡當場就計繞到敵後的王守義為首功,並和大家商量下一步的方略。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現在應當趁熱打鐵,趁著孫傳庭一蹶不振之時兵發關中。
王一凡立刻部署,除了留下王守義的人馬駐守洛陽以外,兵分二路,一路由自己親自指揮,從潼關開始,經過華陰、臨潼進攻西安,一路由王栓率領,從武關、商洛進攻西安,並收羅李自成的餘部。
不出十日,王一凡的人馬就攻到了潼關,剛剛逃到這裏的孫傳庭來不及撤退,就穿著盔甲在城頭上指揮守城。
可是他手下的將士們剛和王家軍將士們一接觸,就爭先恐後地向後撤退,麵對自己手下蜂擁潰敗的士卒,孫傳庭根本無力阻止,而高傑和他的精銳騎兵也自知不敵,拔營向後撤退。
孫傳庭見大勢已去,隻得對身旁的幕僚和親兵道:“現在一切都完了,趁著王家軍還未破城,你們也趕緊各自逃生去吧。”
那些人忙搶上前抓著他的手說:“我們一直以來都受大人的厚恩,現在又怎麼能棄大人於不顧呢?”
“徒死無益!”孫傳庭堅決地搖了搖頭,對著周圍的人說道:“你們不要管我,我是朝廷的封疆大吏,理當和潼關共存亡,隻可惜我戎馬一生、剿賊無數,沒想到居然今天反而死在了賊人的手上,真是天意不可違啊!”
說完,他昂首挺胸地向城下走去,有幾個不怕死的親隨護衛在他的身邊,孫傳庭口中念道:“一代英雄付逝波,壯懷空握魯陽戈。”
說完,他隻覺得有無限悲壯之情在胸口前湧動不停止,便大喝一聲,揮舞著大刀向衝進來的王家軍將士處猛衝了過去……
雖然他砍死砍傷了十幾個王家軍士兵,但畢竟是勢單力薄,很快就被圍上來的將士們刺落馬下,砍成了一團肉泥。
等王一凡得到這個消息後,也不免有些感歎,他命令手下人設法找到孫傳庭的屍體,將他厚葬,並下令將士們對投誠的敵人不要再下殺手,都妥善地看管起來。
他心裏暗想,孫傳庭雖然一向自詡為義軍的克星,但總也算死得轟轟烈烈,不算是個貪生怕死的懦夫,因此也就不欲對他的手下再施狠手了。
緊接著,他立刻開始布置攻取西安的方略,根據得到的線報,自從孫傳庭大敗而回後,西安城的守城將士隻有幾千人,而且個個都毫無鬥誌,秦王朱存樞保持了福王等一貫的吝嗇作風,拒絕了當地守城副將王根子的出餉建議,因此王根子已經決定獻城投降,目前他派來的使者正在營外,王一凡準備同意他投降,並封他為陝西總兵,然後繼續率兵追擊高傑,占據整個陝西。
大軍勢如破竹地拿下西安城後,王一凡信守承諾封王根子為陝西總兵,並對一路上願意投降的明朝將官也一律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