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從鄭州傳來兩個消息,第一個消息是派出去的戚無傷人馬在半道中截下了李仙鳳派出來救援洛陽的部隊,斬首千餘,李仙鳳帶著殘餘的部眾倉皇逃回開封,戚無傷順勢攻下了鄭州。
而第二條消息,則是不甘寂寞的戚無傷乘勝追擊,準備將開封也一舉拿下,卻不料遭到守將陳永福的偷襲,竟在城下中了一箭,幸虧傷得不重,但之前盤算好的速攻開封城計劃也無法實現了。
王一凡聽來送信的人語氣很重,知道這一次戚無傷攻城受挫,戰場上將士們也必然損失慘重,心裏頓時開始擔憂起來。
而洛陽城內的謠言也愈發變得多了起來,其中有謠言說崇禎帝因為洛陽和永寧失陷加上二位王爺被執殺,已經重則了屬於救應的河南巡撫李仙鳳,再加上二次入關的清兵隻在京畿、山東一帶擄掠了一番,就滿載著牛羊人馬回到關外。
因此被調撥入京勤王的洪承疇和盧象升等人可能會順路從山東入河南,對已經逐漸形成氣候的王一凡全力圍剿。
為了平息謠言,王守義等著幾人秘密在街上巡了幾日,終於捉到了謠言的始作俑者。
當這個三十多歲的魁梧漢子被押到王一凡麵前的時候,他笑了笑,站起來問:“你叫什麼名字?”
那漢子傲然抬起頭來,冷笑著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是本城李家的李得仁。”
一旁的王守義忙附耳對王一凡介紹其了這個李守仁。
這個李得仁是洛陽城李的秀才,又是武舉人,父親曾在山東當過知縣。他的家中十分富有,在鄉黨中又頗有文武全才的名聲,之前因為老師呂維祺的被殺而對王一凡等人恨之入骨,終於趁著此次王家軍在開封吃了敗仗而廣布謠言。
王一凡點了點頭,輕蔑地說:“你說洪承疇和盧象升已經南下了,還說我王家軍在開封城下大敗,損兵折將,是不是?”
李得仁看了看眼前的人,不覺心中一愣,但看到王守義等人對他畢恭畢敬的樣子,心下立刻恍然大悟:“哦,這個人一定就是眾人口中的王一凡了!這次老子看起來橫豎是個死,要死也得死個像個人樣!絕對不能辱沒先人!”
想到這裏,他昂著頭大喊道:“不錯!都是我說的。別看你們現在趁虛而入拿下了洛陽城,但終究還是一群烏合之眾,遲早要被我大明的官軍給一舉剿滅!”
王一凡鄙夷地說:“當年在關外,幾十萬韃子兵我都沒放在眼裏,區區的洪承疇和盧象升又算得了什麼?看你的膽子倒不小,想死想活就給我放一句痛快話!”
李得仁用力掙脫開旁邊的親兵,硬撐著站了起來:“你們進攻省城大敗,將士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就連統兵大將也在城下中箭,生死未卜。莫說是洪大人和盧大人親自率兵前來,就在河南一地你們也必將無處容身!我為國捐軀,自當名垂青史。而你們這些流賊造反作亂,日後必將遭後人百世唾棄!要殺就殺,不必再問了!”
一旁的李岩忙勸道:“大元帥,這個李得仁是故意用話激怒你,以求一死。我們萬不可……”
“萬不可什麼?”王一凡轉頭說道:“我知道他是在臨死之前懲口舌之快,但這種人卻不殺不行!現在我們占住洛陽,已得了百姓的民心。現在城內的百姓最擔心的就是我們王家軍的大旗能打多久,因此才會對這些流言將信將疑。所以,我要用這個狗賊的人頭,來換回城內百姓的信任,來人!”
旁邊的兩個親兵走了上來,王一凡指著麵前的李得仁命令道:“給我把這個造謠生勢的奸細拖出去斬了!”
兩個親兵立刻將李得仁押了出去,他臨走時恨恨地叫道:“沒想到我今天居然死在了賊人的手裏。王一凡,我告訴你,你將來的下場也不會比我好多少的,我在九泉下麵等著你,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