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自取滅亡(3 / 3)

福王這下子才如夢方醒,他立刻招來幾個親信的太監,雙股發顫地說:“你們幾個一定要想辦法,將本王送出洛陽。對了,還要把本王的金銀財寶和糧食細軟也帶出去,本王重重有賞!”

那幾個太監麵麵相覷,無奈地擺了擺手:“王爺,一切都晚了。現在兵臨城下,就是一隻蒼蠅也飛不出去。”

福王大叫一聲,一屁股癱坐在地上,扯著嗓子大聲哭號了起來。

而就在同一時間,王一凡和李岩等人也悄然率領親兵來到洛陽城外,他們將城外的一個道觀作為戰前的臨時指揮所,在裏麵暫住了下來。

吃完午飯後,幾個人在廳內商議起攻取洛陽後的種種步驟,正說話間,戚無傷派人飛馬來報,說由於有大批饑民相助,洛陽城外的堰師縣已被他輕鬆攻破,沒損一兵一卒就抓獲了縣令徐日泰和縣丞白世祿等幾個民怨極大的貪官汙吏,當場便在縣衙前斬首示眾,現在軍隊進展順利,一切都按照原定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王一凡心裏極為高興,讓那傳信的小校回去帶他的話給戚無傷,鼓勵他戒躁戒躁,準備好攻打洛陽城。

他興衝衝地去找左軍師李岩,卻在一處街道旁發現他正在和一眾孩童們玩耍,並不時教授著他們一些新編的童謠。

隻聽那些孩子們用稚氣未脫的聲音大喊道:“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王師,王師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迎王師,管教大小都歡悅!”

雖然詞藻顯得有些粗鄙,但王一凡聽了卻很開心。

他走上前拍著李岩的肩膀道:“李軍師真是編的好歌詞。之前我聽說唐代的白居易向來以做出來的詩通俗易懂而著稱,傳說他的詩詞就算是九十歲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我看你這幾首歌的水平,不在他之下啊!”

李岩忙謙遜地拱手道:“我的水平哪能和白樂天相提並論啊!想我當年在杞縣做《勸賑歌》,為的不過是想讓鄉紳富戶顧念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想勸導他們拿出銀兩來賑濟災民,卻沒想到他們居然以為我意圖收買民心為己用,所以故意誣告我,若不是李某命大,恐怕早就一名嗚呼了!”

王一凡也不禁感慨道:“你說得不錯,我也認為,什麼樣的世道出什麼樣的人,現在人心不古,那些為富不仁者更是隻顧著自己的荷包,而不顧那些黎民百姓的安危,這點實在是太可惡了。走,咱們趁著夜色未黑,去洛陽城一帶走走看,順便探查下城防情況。”

說完,他就和李岩一起上了馬,向著龍門的方向走去,一路上隻聽見百姓們安居樂業,紛紛喜笑顏開地迎接著打進來的王家軍,而那些雄赳赳、氣昂昂的王家軍將士也都謙和地對他們點頭,顯得軍民十分融洽。

等他們在一個高高的山坡上遠遠眺望完了洛陽城的城防情況後,王一凡意氣風發地說:“看起來這個福王倒也是真夠昏庸的,臨到死還要抱著他的錢不肯撒手。卻沒想到,這一下子反而是在給我們守錢呢。”

李岩笑著點頭道:“這些皇親貴戚都有一個病,那就是貪財病,他們寧可守著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銀錢進棺材,也不願意拿出來一分一毫來撫恤士卒和百姓,簡直是自取滅亡。”

“嗯,自取滅亡這個詞說得不錯。”王一凡點了點頭,便帶著李岩向指揮所的方向策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