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眾人大驚失色,忙問這小校具體的情況。
從他的口中,眾人才得知,皇太極此次親率大軍來犯,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讬、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雲梯、挨牌諸器械為後隊,他則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大貝勒阿敏、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
滿、蒙、漢八旗三隊魚貫而行,在廣寧外抓獲明軍哨卒,經詢問得知右屯衛和大小淩河各處堡壘剛剛才修成竣工,裏麵並未有大隊軍馬駐守。
皇太極當機立斷,命先鋒部隊連夜行軍,僅半個時辰就輕取隻有百人駐守的右屯衛城。
之後皇太極更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攻打大淩河城,而莽古爾泰則圍攻起小淩河城,很快就輕鬆攻下二城,兵鋒直抵錦州城外,四麵合圍。
這小校接著呈上趙率教的書信,上麵是他的親筆手書,希望王一凡迅速派兵馳援錦州,和城裏的趙率教裏應外合,解救錦州城之危。
王一凡未及多言,另一個傳令官便飛馬從寧遠城的方向趕到,送上了袁崇煥給他的書信,這封信裏告誡他切勿輕舉妄動,以免中了皇太極的圍點打援之計。
王一凡看著兩封內容迥異的書信,一時之間也沒了主意。
他揮揮手讓王守義將這兩位送信的校官送了出去,將信箋展示給諸人看了一遍,之後問道:“趙大人要我火速去救錦州,而袁大人要我按兵不動,他二人的意見看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眾將士議論紛紛,有說派兵營救的,也有說該按兵不動的,誰也說服不了誰,王一凡隻得轉頭問範秀才:“不知道先生有何建議。”
範秀才沉吟了一下,張口道:“皇太極此次兵發錦州,是料定我們會派兵馳援。因為若錦州失陷,則寧遠孤城必然危矣,京師必然震驚。所以他們圍困錦州,必是誘我們在野戰爭鋒,充分發揮女真人擅長騎射的優勢,將援軍一舉殲滅。”
王一凡點了點頭,他清楚地記得,寧錦大戰將會是袁崇煥鎮守遼東最為顯赫的一戰。
正是由於他在錦州被困時保持頭腦清醒,不派重兵援救錦州,而最終取得了這場勝利。
但王一凡也暗暗擔心,錦州城中的袁芳現在正身處險境,若是在這裏按兵不動,難保她不會出什麼事情。
範秀才看出了他的心事,忙道:“大人切勿擔心,錦州城防禦嚴密,趙總兵手底下又有精兵三萬固守,料想定然無事。”
他見王一凡還是憂心忡忡的樣子,便找出地圖,詳細介紹起了錦州城的堅固防禦體係。
錦州城正位於小位於小淩河與哈喇河之間,北依紅螺山,南臨遼東灣,地處險要,易守難攻。
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揮曹奉修築該城,此城池方圓足有五裏,高兩丈五尺。
成化十二年,都指揮使增築錦州城,將原來的城池擴大為南北四十五丈、東西九十五丈的大城。
而在弘治十七年,參將胡忠在城外再度修築起方圓六裏的盤式外城,並挖掘出深一丈二尺、寬三丈五尺的護城河,成為錦州城外圍一道堅實的屏障。
之前袁崇煥又親自派人修繕錦州城,現在總兵趙率教率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憑城堅守,定然是不會有失。
聽範秀才這麼一解釋,王一凡才慢慢放下心來。
可是範秀才卻在此時話鋒一轉,不無憂慮地說:“錦州城雖然不會有失,可是目下我們卻麵臨著一個大麻煩。”
王一凡忙問:“是什麼麻煩?”
範秀才這才將鎮三山和馮寡婦的不軌傳聞說了出來,並告訴王一凡,大戰即將展開,可鎮三山那裏卻好像出了些問題,如果這個麻煩不解決,恐怕大興堡就會自顧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