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救援覺華島(2 / 3)

“山河破碎、國家罹難,你們還不忘窩裏鬥狠,讓韃子兵有機可趁,不覺得羞恥麼?”袁崇煥深深歎了口氣,沉聲道:“為什麼不能拋下彼此的成見,為國效力?”

王一凡的心中一凜,想到不久的幾年後,明朝就會烽煙四起,先是李自成和張獻忠攜手起兵造反,攻破北京城亡了大明。

緊接著就是吳三桂放滿清韃子入關,將萬千漢人奴役驅使。

滿清韃子更是頒布“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頭令,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將漢人殺得血流成河,隻得含羞忍辱留著個牛屎蛋一樣的長辮子,穿著長袍馬褂當了三百多年的奴才。

想到那一幕幕慘烈的畫麵,他心中強烈的怒意頓時變得淡了,拜伏在地抱拳道:“袁大人訓斥的是!我王一凡願意摒棄成見,為國效力!”

“好!你這番為國為民的忠心可嘉!我就先封你為軍中把總,暫時就隸屬於吳千總的麾下吧。”

把總這個官在邊軍中是最低一等的正七品,換到二十一世紀也就是個正連職的中尉,不過王一凡還是認認真真領了命,退到了一旁。

“目下韃子兵雖然新敗,但主力尚存,現在聚兵轉攻遼西海上的覺華島,那裏是寧遠海運的重要港口。另外還屯著大批從內地運來的糧草軍械,我們應當馬上派兵前往救援。”袁崇煥看著案上剛剛送來的戰報,滿腹心事的說道。

一旁的眾將均麵有難色。其時韃子兵仗著弓馬嫻熟,野戰向來是縱橫無敵,好不容易才保住寧遠不失,吃夠了韃子鐵騎苦頭的眾將,恨不得一輩子都守在壁壘堅固的寧遠城中,又怎敢輕言出兵救應。

眼見無人敢應聲答話,袁崇煥也暗暗歎了口氣。

“大人,我願領一隻人馬,前往救應!”王一凡的聲音驟然響了起來。

眾將領先是驚愕於他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硬氣,之後卻漸漸對他不屑起來。

一個僅僅統兵二、三百號的把總,也敢誇下海口,要知道努爾哈赤現在的八旗兵力足有十三萬之多,派去圍攻覺華島的至少也有數萬人之眾,這不明擺著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麼?

一旁的吳襄心裏也是怒極,這個剛剛調來的手下明擺著是將自己給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本來他隻要再無風無浪地熬個把月,就能混到遊擊的位置了,現在要是貿然出兵吃了敗仗……

想到這裏,他的臉上頓時抽搐了起來,盯著王一凡的兩道森冷目光中充滿了敵視和怨恨。

“好,一凡果然是忠勇無畏。不過韃子兵人多勢眾,還須好好籌謀一番。”

袁崇煥沉吟半響,毅然下令由總兵滿桂帶隊,副將左輔和參將祖大壽為策應,發兵兩萬馳援覺華島。

三日後,作為大軍前鋒的王一凡一路策馬行到了覺華島外的海灣旁。

雖然已是早春二月,但遼東大地卻依然朔風陣陣、刺骨徹喊。

新換上的銅鐵鎧甲笨重無比,山字形的甲片將周身裹得緊緊實實,頭上戴的兜鍪看起來很神氣,卻一樣是沉甸甸的弄得自己頭重腳輕,若不是現在天氣寒冷,他早已折騰出滿身大汗了。

唉,看起來古時出征大張,真不是想象中那麼好混的。

一路奔馳幾乎沒時間休息,餓了就從懷中掏出硬梆梆的窩窩頭啃上一口,渴了就順手在地上抓起點雪嚼一嚼。

放眼望去,遼西海灣裏早已結了一層厚厚的堅冰,以往不擅水戰的八旗兵趁勢踏冰而上,將小小的覺華島團團圍住。

王一凡勒住韁繩,站在一個高坡上放眼望去,數萬敵軍步騎如潮水般輪番進攻,除了韃子兵的八旗士卒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蒙古騎兵在一旁呼號著舉刀助戰。

島上的明軍約有數千之眾,在覺華島外鑿冰挖出個巨大的環形戰壕,將戰車推在其後列陣守衛,遠遠隻看見眾將士衣甲單薄,手中的兵械武器又不齊備,但見敵軍鋪天蓋地殺來,隻得鼓足勇氣奮力拚殺。

滿蒙騎兵奔馳亂斫,手中兵刃如勾魂使者的鐮刀般不斷落下,殺得明軍一片血肉橫飛,更有善射者伏在馬背上彎弓搭箭,將一排排羽箭如飛蝗般射向守軍,頃刻間明軍陣腳大亂,慘呼聲連連。

一部分韃子騎兵趁勢殺入明軍陣中,履冰衝入,手舉火把點燃陣中囤積的糧草物料,一時間覺華島上濃煙蔽日、火光衝天。

見到明軍的防禦漸漸散亂,心急火燎的王一凡立刻就策馬奔了回去,來到吳襄的隊伍前抱拳道:“吳大人,覺華島上的守軍快要抵擋不住了。請給我一隊兵馬前往救應。”

吳襄拉住韁繩,遠遠望了一下,忽然笑著揮了揮手:“王大人,這就是我給你準備的精兵,你速去救應,千萬別耽誤了時機。”

幾十名扛著軍中大鍋和糧食的夥頭軍慢慢走了出來,每個人都是骨瘦如柴,手裏拿著鍋鏟和扁擔,更有甚者,其中居然還有個拄拐的瘸子。

“大人,你這是開玩笑麼?”王一凡怒道。

吳襄揚著馬鞭獰笑道:“軍中無戲言,你還不趕快帶著這隊精兵前去救應!一會若是誤了救援的時機,唯你是問!”

王一凡一怒之下撥轉馬頭,單人獨騎又衝了回去。

“大人,那我們現在怎麼辦?”吳襄身旁的小校忙張口問道。

“還能怎麼辦?大軍後隊變前隊,等彙合了滿大人的中軍主力再說。”說完,吳襄就率著手下的數千將士,匆匆向後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