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989—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少時貧困而好學,素有天下之誌。當時西夏常有侵擾,他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州,統兵駐守邊疆。他號令嚴明,訓練有素,夏人不敢入侵,稱之為“龍圖老子”,“小範老子”。他愛國愛民,主張革新,重視農桑,減輕徭役,被皇帝采用,史稱“慶曆新政”。他的《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邊陲:邊疆。戎馬:軍馬,這裏指軍事或軍旅生活。
孫中山倡三民毛澤東為百姓
鄧小平倡改革奔小康民安樂
孫中山(1866—1925年),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中華民國建國元勳。
1894年提出了“驅逐韃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1905年再組中國同盟會,確定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經曆了十次失敗之後,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終於獲得成功,為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製劃上了句點。1923年他接受列寧和中國共產黨的協助重組中國國民黨,次年提出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一生為國操勞,是唯一一位在海峽兩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毛澤東(1893—1976年):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他是農民的兒子,青少年時代就立誌救國救民,為實現偉大理想而鬥爭。他的筆名為“子任“,意思是以解放天下勞苦大眾,為天下百姓謀幸福為己任。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及其億萬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貢獻出畢生精力。
鄧小平(1904—1997年)鄧小平是中國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他少年時代到法國勤工儉學,從此成為職業革命家。“文革”之後,他率領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勵精圖治,使國家充滿生機,人民安居樂業,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在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創建、鞏固和發展,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勳。
張思徳忠職守樂燒炭熱汗流
我雷鋒愛人民做好事不留名
王進喜戰油田苦拚搏稱鐵漢
張思徳(1915—1944年):八路軍優秀戰士。出身於四川省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參加革命。他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努力工作,任勞任怨,不計較職務高低。1944年他帶領4位戰士到山區燒炭,工作積極出色,因窯洞塌方而以身殉職。毛澤東出席了他的追悼會並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亮度讚揚了他黙黙無聞而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
雷鋒(1940~1962)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20世紀60年代中國青年的楷模。7歲就成為孤兒的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他努力學習,愛崗敬業,公而忘我,不論是兒童團員,還是當工人、公務員和戰士,都被評為工作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他多年來為人民做好事從不留名,熱心做青少年輔導員工作。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時間裏,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稱號,出席過沈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1963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