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代後記(2 / 2)

而我的過去時,仍然是很多人的現在時,在追求官位、財富、美色的道路上,仍然擠滿了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他們的目的也許非常明確,他們的手段也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們或主動或被裹脅,或異常清醒或渾渾噩噩,或夾縫求生存或鋌而走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困惑的問題,比如說,我正在經曆的生活真的有意義嗎?它是我真正想要的嗎?我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嗎?我為什麼總是像被一根無形的鞭子抽打著似的往前趕?我為什麼就不能停下腳步重新審視和考量一下這個社會和自己的人生呢?我決定書寫我熟悉的生活。正是這種在新的視角下還原與審視現實與自我的衝動,不僅讓我找到了一條通往外麵世界的橋梁,而且獲得了一次真正意義上重生的機會。

盡管如此,我心裏仍然有所顧忌,因為我當時尚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出去之後仍然能夠從事拍賣業,我不能把整個行業給得罪了,我不能寫我自己,所以,《青瓷》的寫作其實是不動聲色的,藏著掖著、淺嚐輒止、冰山一角。同時,我又心有不甘。改頭換麵的記載,仍然不過是一種記載。如果我僅僅這樣做,那麼,誇張點說,我這“牢”仍然等於白坐了。我不能完全實錄我的生活,但我必須表達我的生活感悟、我對社會的理解。鑒於當時我的階下囚處境,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摒棄了對社會與權貴的諂媚之心,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解剖社會與人生的立場與勇氣。我認為我已經可以做到大膽、坦蕩與真誠。對我來說,這是一種糾結。《青瓷》最初的出版幾經周折,我跟出版社的合同中不僅有不得利用原省高院係列案進行炒作的專門條款,而且在交付印刷之前,還有人對我的身份進行了認真調查。

但我一直感謝出版社社長劉清華先生與責任編輯湯亞竹先生,正是他們的慧眼獨具和無畏勇氣,才使《青瓷》得以麵世,獲得了各種榮譽並讓人議論、傳頌與咒罵。《青瓷》被貼上了各種標簽,比如說官場小說、職場小說、政經小說、財經小說、商戰小說等等,很多人更是從中窺見了官商關係、男女關係的“內幕”。至於我自己,則比較認同它是一本社會關係手冊的文學版,它揭示的是當下社會中官商交際方式、男女交往方式的本質——被溫情脈脈的麵紗包裹著的各種關係後麵的利益交換。由於當時的出版環境和我個人正處在取保候審階段的尷尬狀況,原版《青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一個“潔本”:歌廳中有聲有色的“自然主義”描寫被刪除了,男女一號長近萬字的“床戲”過程被刪除了……對此,我一直“耿耿於懷”,也許,這種刪除可能會使文本在文學意義上趨於純粹,卻同樣使張仲平這個人顯得複雜豐滿不夠,簡單扁平有餘。借助這一次出版《青瓷》完整版的機會,我將原來被出版社刪除的九十八處恢複,這種曆史的還原使這一本《青瓷》幾成一本新書,我不想用現在的眼光和這幾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對它做一個字的修訂,因為我覺得,尊重曆史就是對讀者的最大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