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車之鑒,巨人覆轍(2)(1 / 2)

第六節戰略轉移

在現實的壓力麵前,史玉柱終於決定放棄珠海進行戰略轉移。史玉柱放棄珠海,但並不是放棄巨人,他打算采取一種迂回的方式,一種避免正麵衝突的方式,分出兩組人重新救巨人,一組人去發展創造,一組人料理舊事。

1996年11月21日,曾經在巨人最困難的時候進入巨人的王建,被任命為巨人集團常務副總裁。這是8月份他被提升為巨人集團副總裁後第二次被提升。為挽救巨人他付出了超乎常規的艱辛努力,盡管有了職位的提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巨人的再挽救,他能發揮主導作用,王建心裏很明白這時候挽救巨人的隻有史玉柱本人,隻有他才有這種創造力和號召力;同時能挽救巨人的,隻能是一種新的創新,是一種不怕打破一切舊有套路的舍棄性的創新,是一種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英雄氣概。

這時候,史玉柱終於接納了他的一些同仁一段時間以來的竭力主張:放棄珠海、放棄生物公司和巨人大廈,放棄債主的圍剿和追殺,實行戰略轉移,到一個不受非常規經營因素困擾的地方,去造一個新巨人。史玉柱將領導班子分成兩組人,一組人去抓發展,抓創造;一組人去求生存,求妥善處理舊事。

放棄珠海,實行戰略轉移,這種觀念在史玉柱的腦海裏早已生出火花,隻是他自己不太願意麵對,他擔心自己這樣做對不起珠海,對不起一直關心巨人成長的珠海市領導,對不起欠了那麼多錢的老百姓和小業主。這個念頭在他頭腦裏一閃而過。但是在現實的壓力麵前,這是唯一的出路,因為照這樣下去的話巨人頂多能再堅持半年,與其以生存求發展,不如以發展求生存,以英雄斷臂求生的辦法,以委曲求全的辦法,先讓巨人在珠海半死不活地苟延殘喘,把生產轉移出珠江三角洲,把營銷網絡重新建立起來,殺出一條血路,將來讓一個強壯的新巨人回珠海來救病入膏肓的舊巨人。

1996年11月上旬,史玉柱、朱磊、陳國和王建四個人在史玉柱的辦公室裏就這個話題進行了一個下午的討論,他們詳細分析了巨人目前的現狀,分析了各種弊利因素,大家一致認為巨人必須離開珠海,巨人要通過這種離開避免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

大家都很清楚,巨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經不能夠再呆下去了。巨人在珠江三角洲有七八十家債主,少者七八萬多者一兩百萬欠款,戶數多總額大,依巨人當時的情況無力償付也暫不必再償付。上次出台的“三年償付方案”曾穩定了一段時間,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單位拒簽協議,在債主鬧事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他們已不可能再信巨人,更讓人擔憂的是債主們已經聯合了起來,越來越多地采取集體行動,通過消極的惡性辦法來對付巨人,扣貨、拋貨、低價轉賣待加工材料,向市場上衝貨,這種秩序一亂起來,是沒有辦法恢複的。巨人周邊情況十分惡劣,目前隻剩下一個鬥門同益製藥廠,欠債不多,他們還算能堅持對巨人的加工生產。羅崗廠扣巨人的貨後,同益廠也加以效仿,雖然巨人向他們承諾今後隻定點一個廠加工腦黃金,他們也希望能把巨人今後的訂單全拿去做,但是,巨人並不能保證其他廠不鼓動其他法院去鬥門封貨,因此巨人也不敢生產了,整個的生產根本無安全性可言。

此外,巨人大廈樓花的集資者大都在珠海和深圳一帶。這些集資者三天兩頭來吵,巨人的員工見到這些人都躲著走,這已經沒有辦公司的正常氣氛和環境了,大家很壓抑,這種壓抑是無法靠鼓動措施去調整的,可以預料過了春節很多好的員工會主動辭職。這次樓花兌付,算是過了一關,但轉眼1994年在深圳賣的那一批樓花,深圳的集資者又會衝上門來,又是一個高潮到來;再過一兩個月,香港的買家到期了,那些人也會過來收樓,這樣可怕的事情似乎沒完沒了,在這裏,巨人必然等不到黎明。

這時候總結一下巨人6月份開始的“救亡活動”,並沒有成功,很多問題就出在決策上,出在決策的意圖不清和對困難的估計不足,出在把假設當前提,把假設當條件,把手段當作目的。在這場運動中,史玉柱的決策是有些草率,這也許是情勢所逼吧。市場沒啟動起來,貸款沒有貸來,不僅如此,巨人有限的資金,又被廣告分一塊,大廈分一塊,兌樓花和應付加工費債主又分一塊,結果營銷也沒保住,大廈也建不起,債主的問題也根本無法解決,各方麵互相影響而不是互相促進。所以巨人現在應該是抓主導保重點,有所保必定要有所舍棄,好的東西有生命力的東西要保,不好的東西就要丟掉,還有些東西雖好,但巨人無力保住,這些東西也要放棄,總之就是說,巨人要放棄珠海,遠離珠江三角州。

第七節教訓總結

1.民營企業的13種死法

在一次泰山峰會上,史玉柱拋出了其“民營企業的十三種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