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認為,對消費者來說,你隻要告訴他你這個產品是幹什麼的,對他有什麼用,這就夠了,至於你是怎麼幹的,作用機理怎樣等等,他並不關心,他搞不懂,也不想去搞懂這些深奧的科學道理。腦白金的命名策略很好地體現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
經過這樣一番命名定位之後,不僅使得“腦白金”的產品名稱鶴立雞群,還有效地保證了將來對“腦白金”的所有宣傳廣告都能落進自家的腰包,以免宣傳褪黑激素的功效,為整個行業做貢獻。
隨後,腦白金便“名正言順”地對其他同類產品打起了假來:國家主管部門僅批準珠海康奇公司生產和銷售腦白金,其他自稱“腦白金”或“進口腦白金”者均是假冒產品,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以免將假冒產品吃進肚裏,傷害身體。
這種含糊其辭的“打假”,進一步樹立了腦白金在行業的“正宗”地位。為了將“腦白金”最大限度地從同類產品中區別出來,腦白金還從產品的形態上做文章。其他褪黑素類產品都隻有膠囊或口服液一種形態,而腦白金則分為膠囊和口服液兩種形態,膠囊由MeLatonin(褪黑素)加澱粉組成,口服液由低聚糖、山楂、茯苓、水組成。因為低聚糖有助於雙歧因子生長從而改善腸道環境,所以康奇公司的腦白金兼有潤腸通便的功能。腦白金的兩種產品形態是與其他60餘種同類產品又一不同之處。
1997年12月12日,國家衛生部正式批準珠海康奇公司生產腦白金,由膠囊、口服液兩部分組成,功效成分為褪黑素和低聚糖。
由此,史玉柱打響了腦白金之戰。最終,史玉柱憑借腦白金還清欠款,並成功在商界立足,可以說腦白金是史玉柱的一場翻身仗。
第六節果斷抉擇,賣掉腦白金
1.一件事先張揚的買賣案
在賣掉腦白金之初,史玉柱是嚴把口風的,但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樣,卻越傳越凶,也許,他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
2005年,秋風颯爽,史玉柱即將出手腦白金的各種“內幕”、“小道消息”傳遍了保健品市場這個江湖的每一個角落。一時間沸沸揚揚,以至保健品界的每一個人見麵第一句話便是“賣了沒有”。
當傳言風起雲湧到極致的時候,史玉柱開始坐不住了,他曾經以“憤怒”為主基調,聲色並茂地回應傳言說:“出售一事純屬無中生有。”
而業界更是有許多行家表示“此事可信度不大”,“史玉柱沒有膽量,也沒有理由出手自己的王牌賺錢工具”。
很多時候傳言未必都是空穴來風,有道是無風不起浪。籠罩在傳奇光環中的史玉柱與其腦白金在近兩年中已經足夠風光奪目。而這一次傳言即使還未成真,就已讓人不得不再生驚歎之意,驚起呼聲一片了。
是空穴來風,還是無風不起浪,欲蓋彌彰的史玉柱其實早已做好了出售腦白金的準備了。
一樁1.46億人民幣的大買賣
2002年11月24日中午,一則爆炸性新聞赫然出現在中國各大門戶網站財經消息欄目裏,標題醒目而驚人——“史玉柱一紙公告賣了腦白金,商標轉讓價1.46億”。
消息最早出處來源於湖南長沙的《瀟湘晨報》。《瀟湘晨報》是這樣報道的:“青島健特生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發出重要事項公告稱,以史玉柱為幕後人物的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退出腦白金產品銷售市場,不再從事腦白金產品業務,並將其所擁有的腦白金商標所有權和複合型腦白金及製作方法技術轉讓給無錫健特,其中商標轉讓價款為1.46億元。之所以轉讓價為1.46億元,原因是上海立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評估的腦白金注冊商標所有權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為2.98億元,交易總價款為評估值的48.99%,即為1.46億元。”
根據公布的信息,史玉柱在上海健特持有近90%的股份。上海健特原來與黃山康奇共同持有無錫健特的全部股份,經過後來的轉讓、增資,無錫健特的股權結構變為上海華馨占90%,上海健特占10%。又經過新一輪的變更,現在是青島健特上市公司持有無錫健特90%股份,上海華馨持有10%。2001年5月,無錫健特轉讓了腦白金的生產廠家珠海康奇90%的股份,腦白金成為了得到上海健特商標使用權的無錫健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