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版圖遼闊,始設六都護,繼置十節度,以控製外族,鞏固其國防。這些都護和節度於是驕橫起來,乘著統治中樞腐化之時,舉兵造反。藩鎮專橫,使天下民窮財盡,農民逼迫起義暴動。藩鎮以武力鎮壓農民起義,專橫跋扈達到極頂,中華全境幾乎陷入紛亂之中。據《徽縣誌》載:唐僖宗中,黃巢60萬大軍攻克東都洛陽,占領長安,唐僖宗倉皇南逃,途經河池。河池有個父子穀,僖宗饑渴時,父子穀童叟敬獻麥酒。後僖宗依夢中所記訪父子於河池縣鳳凰山,見廟中塑像頗似獻酒父子,感念其德,加封為“昭顯孚祐忠應宣靈王”,並在該廟址建行祠。後徽人尊宣靈王為“州主”。行祠即今州主山之宣靈王廟。
昭宗天祐末,唐朝被推翻,出現了五代十國。五代者,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與隴南為戰略要衝的有歧、前蜀、後蜀。五代十國的60餘年中,發生在隴南的戰爭,皆與川蜀有關。隴南是川蜀屏障,五代繼立後皆以重兵攻蜀,鐵蹄踏遍隴南。後唐以隴南為前哨,滅了前蜀。後晉、後漢、後周,依托隴南南攻後蜀,均以失敗告終。後梁立國17年,後唐14年,後晉11年,後漢4年,後周10年,而前、後蜀加起來達75年,比五代的時間還要長。究其原因,是隴南特殊的地理環境成為割據政權的屏障。
岐與後梁之戰。唐宦官楊複恭反,走興元。景福元年(892),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封山南西道招討使,討伐楊複恭,拔取興元府。楊複恭奔閬州。二年,李茂貞奉詔山南西道兼武定節度使,進中書令,據有鳳翔、興元等15州。乾寧元年(894),李茂貞陷閬州,執楊複恭。二年,率兵數千入朝,京師大恐。哀帝天祐四年(907),李茂貞於鳳翔開歧王府,自稱岐王。與此同時跟隨黃巢起義的朱溫叛變降唐,為唐宣武節度使,與李克用等聯兵鎮壓黃巢起義軍。勢震中原,力戰能捷。因功晉封為梁王。昭宗天複元年(901),朱溫兵逼長安,昭宗逃鳳翔,李茂貞挾持昭宗與朱溫對抗。朱溫兵強馬壯,鳳翔等地很快為朱溫占有。李茂貞退守隴上。天複二年,朱溫進逼隴上,與李茂貞軍戰於秦嶺之南,勢不可擋。六月,陷鳳州。七月,陷成州。907年,朱溫建立了五代第一個割據政權後梁。後梁開平三年(909),後梁同州公劉知俊投靠歧王李茂貞,並率兵由階、成攻打固鎮(今徽縣城關),奪取糧倉。後梁派大將王宗侃、唐道襲等率軍討伐,被劉知俊敗於青泥嶺,後梁軍退守西縣(今禮縣境)。隴南又為李茂貞所有。
歧與前蜀之戰。唐昭宗大順二年(891),王建克成都,自稱西川留後。十月,唐封王建為西川節度使。唐天複三年(903),王建在成都稱帝,建立前蜀。後梁太祖幹化元年(911),歧王李茂貞遣劉知俊、李繼崇率兵攻前蜀,蜀王王建遣王宗侃、王宗賀、唐道襲、王宗紹等與之戰於徽州青泥嶺,蜀兵大敗。蜀派援兵救之,複敗歧王兵於鳧口,斬成州刺史李彥琛。二年,前蜀行營都指揮使王宗汾攻歧王李茂貞,文州守將李繼夔敗走。四年,前蜀興州刺史兼北路製置指揮使王宗鐸攻歧王階州及鳳州固鎮,破細沙等11寨,斬首4000級。
後梁末帝貞明元年(915),前蜀王建遣王宗綰、王宗翰、王宗鐸等攻歧王,王宗翰出青泥嶺,過雙龍崖棧道天險,克河池固鎮,與歧秦州將郭謙戰於成州泥陽川,蜀兵敗退鹿台山;王宗綰等敗秦州兵於金沙穀,擒其將李彥巢等,乘勝趨秦州;王宗鐸克階州,降其刺史李彥安。王宗綰又克成州,擒其刺史李彥德。蜀兵至秦州,歧秦州刺史李繼崇遣其子李彥秀奉牌印迎降。王宗綰複自河池、兩當進兵,會合王宗瑤攻鳳州,克之。於是,蜀據有秦、鳳、成三州之地,置武興軍於鳳州,割文、興二州隸之,以王宗魯為節度使。雙龍崖棧道為青泥嶺蜀道稱艱險者,位於徽縣嘉陵江峽穀,仰望有眩目之感。一排巨大的棧孔上方,鑿有高1、8米的雙龍浮雕摩崖石碑,工藝精巧,為隋唐時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