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後,東征西伐,聲威遠播,於是在沿邊要地,設置六都護府,以控製其新得之地。諸如高麗平壤的安東都護府,內蒙雲中的單於都護府,蒙古金山的安北都護府,新疆庭州的北庭都護府,新疆龜茲的安西都護府,越南交州的安南都護府,邊緣諸族一時無事。然而,西部的吐穀渾、黨項羌與唐帝國不斷引發衝突,嚴重威脅著邊界的安全。隴南首當其衝。
唐初,吐穀渾乘隋末大亂之際,又強盛起來,占有了洮岷等舊有之地。
吐穀渾是北方鮮卑族的一個分支。鮮卑族大規模向南向西遷徙,並逐漸步入農耕社會。慕容鮮卑中以吐穀渾為首的一支部落,自成一支,仍然過著遊牧生活。先是西遷至今大青山一帶,後又遷至六盤山北端,征服了西邊的羌族部落之後,進入今甘肅臨夏和青海共和縣境,並在青海修築都城伏俟城,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權。因其首領名吐穀渾,其政權也叫吐穀渾國。從此,這支以遊牧為主的鮮卑族自稱吐治渾族,成為一支不同於鮮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體。其政權疆域範圍,據《甘肅少數民族》一書中記載,“東自洮河,東南包括甘鬆(今白龍江上遊),西至黃河河曲,北至今劉家峽,南達昂城(今四川阿壩)、龍涸(今四川鬆潘),包括了今甘肅臨夏地區大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武都西部。”活動範圍達到今岷宕和武都西部等地。慕璝在位時,曾一度占有秦(南秦,今隴南地區北部)、河(今臨夏地區)、沙(今敦煌、安西等地),勢力強盛。宕昌國建立後,附屬於吐穀渾。
唐初,吐穀渾與黨項羌和宕昌羌餘部聚為一體。蠶食隴南邊境,以圖擴展自己的地盤。其主攻目標是岷宕。從武德五年(622)開始,連年向隴南邊境的洮、旭、迭、岷發動進攻。
唐帝國為抵禦吐穀渾進犯,在岷州置總管府,督岷、宕、洮、迭、旭五州。後又將秦州府管轄的文、武、扶三州歸岷州總管府督轄,共同對付吐穀渾南犯。
武德五年(622)六月癸醜,吐穀渾分兵攻洮、旭、迭3州,被岷州總管李長卿擊退。八月甲寅,複攻岷州,李長卿被戰敗,吐穀渾占領岷州。朝廷命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竇軌、渭州刺史且洛生救岷州,吐穀渾被擊敗,退出岷州。吐穀渾又攻洮州,總管李長卿遣階州刺史賀亮擊退之。
武德六年(623)四月,吐穀渾分兵攻洮、岷2州,岷州被陷。五月,唐遣岐州刺史柴紹救岷州。六月,柴紹與吐穀渾戰於岷州,為吐穀渾所圍。吐穀渾兵乘高射擊,矢如雨下,柴紹不能進,遂用奇兵與之戰。柴紹使人彈胡琵琶,二女子對舞。吐穀渾兵不知是計,紛紛停駐弓矢相與聚觀,以為怪之,紹察其無備,暗遣精騎出敵陣後擊之,吐穀渾大敗而逃。
武德七年(624)七月,吐穀渾攻岷州,敗退。十月,複攻迭州,合川被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