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人食用被石油汙染的海產品為什麼會致癌(1 / 3)

原油中一般都含有一些致癌物質,如苯並芘、苯並蒽。

每100毫升的波斯灣、利比亞和委內瑞拉原油,分別含有40微克、132微克和166微克的苯並芘。而石油產品中致癌物質含量更高。100毫升汽車潤滑油中苯並芘的含量高達580微克。這類致癌物質很容易在海洋生物體內積累和富集,而且很難分解。資料表明,海洋食物中致癌物質的含量要比非海洋食物高幾百至幾千倍,因此人們食用汙染的海產品就有可能將苯並芘等致癌物質攝人體內,最終危害到人體健康。

一、為什麼海洋生物懼怕石油汙染

海洋受到石油汙染,對海洋生物來說猶如滅頂之災。

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一一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它們是海洋中其他動物的餌料來源,處在海洋食物鏈的最低層。一旦由於汙染遭到損害,就等於從根本上動搖了整個海洋生物“大廈”的基礎,可見其危害的嚴重性。

浮遊植物和陸地上的植物一樣,是靠光合作用生長和繁殖的。一旦海麵有油膜存在,就好比天空中有烏雲,阻擋了陽光的透射。浮遊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光合作用就會減弱,生產力就會下降。溶解在海水中的石油也同樣會抑製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

浮遊生物一旦遇上漂浮在海麵的粘糊糊的石油,就會被緊緊粘住,失去自由活動的能力,最後隨油塊一起衝上海灘或沉人海底,成了“殉葬品”。

海洋魚類對油汙染也很敏感。魚鰓會被粘糊糊的原油粘住而變得呼吸困難,最後窒息而死。溶解在海水中的石油可以通過鰓或體表進人魚體,並在體內蓄積起來,損害各種組織和器官。

石油對魚卵和仔魚危害更明顯。魚卵除被油膜粘住而不能孵化外,即使孵化出來的幼魚大部分也是畸形的,生命力很低。

1.海鳥為什麼害怕沾上石油

海洋石油汙染對海鳥來說意味著死亡。有些海鳥,如海鷗和海鴨,喜歡成群結隊地出現在繁忙的海洋運輸線附近,時而紮入水中獵取食物。而一旦海麵有油膜,石油就會很快粘住鳥的羽毛,破壞羽毛的組織結構。因為羽毛不怕水但怕油,具有“疏水親油”的特件。這樣一來,海水就侵人了平時充滿空氣、疏鬆的羽毛空間,使海鳥失去了保溫性能,降低了浮力。受油汙染嚴重的海鳥,既遊不動,也飛不起來,隻好葬身於茫茫波濤之中,即使它們勉強掙紮上岸,也會因為羽毛失去禦寒能力而凍死,或者在用嘴整理羽毛時連同石油一起吞食到腹中,從而對胃腸造成嚴重刺激,使肝內脂肪變化,腎上腺擴大,海鳥變得厭食,慢慢餓死。

2.海麵油汙染為什麼會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

海洋油汙染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種種危害,而且還會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環境。

1噸石油在海麵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蓋12平方千米的海麵,1500噸石油就能覆蓋住整個大西洋洋麵。油膜在海麵就像一張巨大的塑料薄膜將海麵和大氣隔開,破壞了海洋和大氣的各種正常的交換作用。氣象學的研究早就發現,海洋和大氣之間的熱量和水分交換,是維持地球正常氣候狀態的最重要的因素。海麵溫度發生變化就要影響空中的二量、大氣環流和空氣中的水分,從而改變地球上的雨量分配、溫度和濕度等。而海麵油膜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熱,使水溫升高,還減少廣海麵蒸發。這樣長期下去,氣候當然就會出現異常。

3.海麵上漂浮的油膜為什麼不見了

海洋油汙染已屢見不鮮。人們在煞費苦心地采取種種預防和清除措施時,還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大片大片的油膜竟不翼而飛,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汙油碰到了“克星”一連肉眼都看不到的海洋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