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我國登陸的台風主要有哪些特點
台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強大的大氣渦旋,它不僅會帶來狂風暴雨,有時還會引起海水倒灌,對海上航行、石油開采都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災害。台風多發生在7~10月的熱帶洋麵。這4個月的台風,占全年的2/3還多,僅八九兩個月,就占40%,所以通常把7~9這3個月稱為台風季節。我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均有受台風影響的可能。登陸我國的台風,一般平均每年有8次左右,最早的在5月初,最晚的在12月初。從統計中發現,台風在汕頭到溫州沿海登陸的機會最多,占50%;在汕頭以南地區登陸,占35%;在溫州以北登陸機會較少,僅占15%。從時間上講,5月份台風多在汕頭以南登陸,以後台風登陸點不斷向北擴展;8月份,台風在我國登陸的範圍最廣,南起廣西、廣東,北到遼東半島都有可能;9月份以後,台風在海上轉向的機會較多,少數西行台風多在廣東沿海或海南島登陸。
3.南海為什麼那樣深
在我國大陸邊緣的四個海中,南海最大也最深。它的麵積大約有360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000米左右,中部更深,達3600多米。最深的地方是一個海溝,有5567米。南海為什麼會那樣深呢?
其實,一億年以前的南海也是一塊陸地,它和現在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一些島嶼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由於發生了一次大的地殼運動,才形成了現在的南海。南海的中間部分下降急劇,而周圍部分下降緩慢,因此,形成了中間深、四周淺的“南海海盆”。以後,南海的下降並未停止,隻不過速度變得緩慢而已。另外,南海沿岸的地形大多為丘陵低山或島嶼岩石,因而流入南海的大河攜帶的泥沙很少,少量的沉積物抵擋不了下降的速度,所以南海就變得越來越深了。
4.渤海為什麼那麼淺
渤海是我國大陸邊緣四個海中平均深度最淺的一個海,隻有21米左右。在沿岸和河口附近,水深往往隻有幾米,甚至更淺。這是為什麼呢?
距今4000萬到300萬年以前,渤海是一塊低窪的陸地,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原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開始下降,逐漸形成海盆,而兩大半島的中部沒人水下,形成了今天的渤海海峽和廟島群島。一直到現在,渤海還在繼續下降,一年大約下降一厘米左右。
既然渤海底部一直在緩慢下降,可為什麼它還那麼淺呢?原來,渤海的周圍有三麵被陸地包圍著,陸地上有遼河、海河、黃河、膠萊河等八條較大的河流注入渤海。這些河流,每年輸入渤海的泥沙達二三十億立方米。結果是,渤海年年在下沉,卻又年年在接受河流泥沙的沉積。這就是渤海為什麼這麼淺的原因。
5.舟山漁場為什麼被譽為“祖國漁都”
舟山群島周圍的海域是我國東海大陸架淺海的一部分。通常所稱的舟山漁場主要包括北緯29。30ˊ至31°和從大陸岸線至東經125°之間的海域,麵積達9985平方海裏。有大小漁場28處,適宜養殖的水域、灘塗約15萬餘畝,可供開發利用的魚類360多種,蝦類60多種,貝類130多種,蟹類10多種,水產資源極其豐富,被譽為“祖國漁都”。
舟山漁業生產具有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舟山漁場地處我國亞熱帶季風區,由於季風的更替,春季龜類由南而北索餌、產卵,秋季魚類由北而南育肥、越冬回遊,形成廠漁業生產春夏和秋冬兩大漁汛;加之舟山漁場較淺,多在40米以內,底質以粉砂質軟泥和粘土質軟泥為主,適宜魚類棲息、索餌和產卵,也便於漁船的捕撈生產。
舟山漁場同時乂地處外海高鹽水係(台灣暖流)、沿岸低鹽水係及黃海水閉(夏季俗稱黃海冷水閉)的交彙海區,因此,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此外,舟山漁場磷、矽含量很高,適宜海洋生物大量繁殖,是我國近海浮遊動物、浮遊植物和營養性鹽類最豐富的水域之一。
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舟山漁場成為我國第一大漁場,也是世界聞名的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