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機甲發展史(2 / 2)

第二次望山戰役,帝國準備充足,計劃縝密,事先聯邦軍方和情報機關未察覺到任何蛛絲馬跡,導致前期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帝國軍隊勢如破竹,聯邦軍隊兵敗如山倒,望山星域眼見就要拱手相讓,後方人心惶惶。

此時,聯邦列裝“孤星”第一代機甲已經五年,但受限於作戰理念改變較慢,實戰作用發揮有限,而對機甲作戰認識較深的各基層軍官有礙於人微言輕,導致聯邦機甲處於尷尬的境地。

第二次望山戰役爆發後,時任聯邦共和國第三軍團第11軍烈風機甲團首任團長、33歲的白寧武,敏銳的發現帝國在排兵布陣上的漏洞,主動請願帶領機甲團,以隱秘的軌道空降方式前出至帝國遠征軍前線總參謀部所在地果嶺星,刺殺當今明商帝國皇帝明皇的堂兄、帝國遠征軍前線總指揮官明慎獨,功成後在帝國遠征軍3個近衛機甲團、數萬帝國士兵的瘋狂圍堵下,殺出重圍,成功帶領三輛機甲在接應下撤離果嶺星。

主指揮官被敵方特種機甲於萬軍叢中成功刺殺,帝國指揮係統短時間內方寸大亂,雙方士氣瞬間調轉,聯邦軍隊得到至關重要的喘息時機,為後續戰爭的逆轉,並最終取得第二次望山戰役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聯邦軍事史詳細記載著軍神戰績:時役,白寧武駕駛聯邦第一代製式機甲“烈風號”,帶領機甲團30名精銳突襲空降敵方大本營,隱藏、潛伏、刺殺、脫離,小範圍特種戰術、近戰機甲格鬥和機甲實操均得到驗證和升華,斬殺帝國近衛機甲團百餘精銳,刺殺帝國主將一名、高級軍官七名,斃敵士兵無數,戰神之名實至名歸。後來,白寧武任第三軍團副軍團長、軍團長,由特種作戰轉向戰場指揮,先後創造了幾場戰場經典戰役,最終改變了戰爭走向,成就軍神威名!

縱觀整個聯邦共和國軍事曆史,除了遠古時期聯邦和帝國的分裂戰爭之外,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的第二次望山戰役,是最能反映聯邦軍事思想和軍事裝備發展理念高度發展變化的經典之戰。尤其是對機甲的發展而言,除了後續望山輪戰時期湧現出的另一位白家殺神外,還未有第三個對機甲發展貢獻如此之大的人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現在的軍方機甲,也早已從第一代機甲升級為第二代機甲,操作方式也從一代的四杆操縱杆升級為六杆,機甲輔助係統也進行了升級,戰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關於機甲方麵的理論知識,陸天早已爛熟於心,但今天第一次現場見到了真正的機甲,雖然是第一代機甲,但陸天的眼中依然迸發出熾熱的光芒。

一顆的種子,已經在少年的心中種下,靜待著發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