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住了心思,繼續侃侃說道:”在下認為未來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有如下幾點:其一商鞅變法為秦國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這是根本原因,而六國無一變法成功者,唯一的一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卻被秦國打得隻剩老弱病殘,豈不可哀?其二六國的“弄巧成拙”是秦能統一全國的外因。六國本能在五十年前由合縱鎖秦於函穀關內,然而張儀卻以利誘楚國退出合縱,使得六國生隙,楚懷王客死他鄉,合縱不攻自破,豈不可笑?其三秦王廣納賢才,以禮待之是滅六國的主要原因。自秦孝公即位伊始,便重用六國人才,孝公有商鞅,惠王有張儀,武王有甘茂,昭襄王有範雎。而六國唯一信陵君而不用,豈不可悲?其四六國間的不團結,不齊心協力是秦滅六國的又一外原因。就拿幾年前的長平之戰來說,若是六國有一國肯施以援手,趙國豈會淪落至斯,被秦國坑殺四十餘萬士兵,舉國隻有老弱病殘,山東長城就此土崩瓦解,再無一國能與秦國抗衡,成此局麵,豈不可歎?若至此四點秦國不能徑取天下,則大大地可笑了!”雲瀾一口氣說完,便大覺心累,而場中的眾人都靜靜地聽完了雲瀾的一番言論,也都是默默然不出聲。雲瀾深深歎了一口氣,像是要強行打斷眾人思緒一般:“稟報君王後,在下業已說完,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君王後似乎陷入思緒之中,而主位上的齊王建卻輕輕推攘著君王後,低聲說道:“母後?母後”“啊?.............”君王後一聲輕呼,定了定心神,又恢複了往日的雍容,對著雲瀾說道:”嗯........雲先生言之有理,竟如此發人深思。剛剛雲先生說要殺要剮之類的話,那真真是折煞本宮了,來人,賜雲瀾大夫爵,俸祿三百石!”“喏!”
此時的雲瀾一片懵懂,而一旁的趙霽卻歡呼喜悅,一個大夫爵對於貴族公子,名士大匠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雲瀾這種身無半點功名,沒有一點背景的人來說相當於邁出了一大步,這怎麼不讓人高興!而此時的老荀子也站起身了,對著君王後和齊王一拱手,緩緩地說道:”稟報君王後,齊王。雲瀾乃老夫故友舉薦而來,然老夫卻存了打磨此子的心思,希望君王後收回成命,讓雲瀾安心治學,勿讓此子生出驕縱之心。”
君王後一皺眉,這正是她表彰賢才,揚其敬才聲譽的好機會,而老荀子卻讓她收回成命,她是有些不高興的。然而荀子是學宮祭酒,又是天下名士,也不好讓他難堪。於是想了想,便說了句也好,讓雲瀾多多打磨也是件好事。便和齊王起身,作別眾人後匆匆離去。雲瀾卻僵在原處不知所措,心裏暗罵道:這個老梆子,我和他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何必為難老子?趙霽也是滿腹狐疑,卻也不好詢問。
隨著人群漸漸散去,雲瀾,趙霽,王茵三人也準備結伴離去。王茵看到雲瀾走來不禁嗔怪道:“沒想到小雲子竟是雲先生,懂得忒多,小女子怕是膚淺之人,入不得先生法眼,”雲瀾撇著嘴,扭過頭不說話,而趙霽卻哈哈大笑道:“姑娘真是可人,我大哥可是妙人也。”雲瀾此時也忍不住了,笑罵道;“你們兩個真是油嘴滑舌,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們兩個,尤其是你,還該當著這麼多人賣你大兄,實在該揍!”說罷便伸出拳頭,做出了一股要打人的架勢。趙霽卻絲毫不怕,負手昂頭,頗為神秘地笑道:“若是為弟不為瀾兄爭取出頭機會,大兄豈能在眾人麵前大出風頭?”說罷三人竟是一起哈哈大笑。此時雲瀾身後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雲瀾,隨老夫來。”三人回過頭,隻見荀子的背影,正緩緩向他所居住的庭院走去,而詫異的雲瀾,望向了趙霽,趙霽也攤開手,搖搖頭。雲瀾輕歎一口氣,追隨者荀子的腳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