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南下齊國(1 / 2)

稷下學宮始建於田齊桓公田午,因為齊國本是周的開國大臣薑子牙的封地,但到了公元前386年,田和取代薑齊成為了田齊,因為怕引起社會動蕩和各國征伐,於是依舊保留著齊的國號。為了鞏固政權和積累人才,稷下學宮自創辦伊始就一直奉行“不任職而論國事”“不治而議論”廣開言路的基本方針,到最鼎盛時期,墨,法,儒,道,陰陽,醫,農,兵等諸子百家,當時社會的各個流派基本齊聚於此,也因此這裏成為了戰國時期學術氛圍最強的地方。

正月十五剛過,雲瀾與趙霽兩人便與劇辛辭別,準備南下齊國。長亭十裏外,在這早春之際卻依舊無人影蹤,想到便要離開燕國,兩人都是一陣唏噓,雲瀾自重生以來幾個月裏,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在燕國,此刻將要離去,卻又有些不舍。劇辛臨行前曾可以叮囑兩人:現在稷下學宮的祭酒是荀子,爾等若是能得到他的看重,成為他的內院弟子,則以後前途無可限量。祭酒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校長,而內院弟子則大概與後世關門弟子差不多。趙霽對於荀子很是推崇,說他是孟子之後的又一位大師,雲瀾高中時曾學過荀子的《勸學》,他記得課本上對於荀子的介紹是儒家大師,不過他對於這篇課文唯一的印象便是“蟹六跪而二螯”,當時老師誦讀完這句時他立馬起身說螃蟹明明是八條腿,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所以雲瀾對於趙霽的評價不置可否。

兩人都以步行為主,古時的士子遊學大都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兩人由北往南行進,到了開春時節,地上冒出綠芽的時候,才到了臨淄。雲瀾這是到達的第二個國都,相比於燕國薊城,臨淄給人的感覺是大氣卻不顯奢華,過往的人群不僅有許多中原人士,還有很多成群結隊的胡商牽著馬匹貨物來臨淄經商。不過更多的是一些學子打扮的人匆匆過往。雲瀾不禁讚歎:“都說齊國是東方大國,果然名不虛傳啊。”趙霽也點點頭,“臨淄號稱天下文華之都,今日一見,文華之盛強邯鄲,薊城多矣。”當晚,兩人留宿於齊國的客棧,說來也奇怪,趙霽帶著雲瀾進入了一家客棧,簡單地客套幾句後,老板竟是分文不取,讓他們免費入住,雲瀾大是不解。到了房間後,雲瀾立馬急著問趙霽緣由,趙霽笑著說道:“此店是墨家所開,墨家講究兼愛天下,對於我們這些遊學士子,大都不會收取太多租金。”雲瀾很是詫異,迫切地問道:“那他們怎麼賺錢,靠打家劫舍不成?”“噓!”趙霽立馬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不懂別亂說,會把我們趕出去的。”雲瀾一撇嘴,嘿嘿一笑。趙霽繼續說道:“這墨家客棧分步各國,皆以門上的墨家徽記為商號,如這齊國的客棧,若是趙國人入住,則價錢極其便宜,原因無他,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大衰,墨家絕不會趁火打劫,所以價錢遠低於別人,而剛剛我說我們是遊學士子,還是趙國邯鄲人,他們便免去了我們的租金;而若是商旅大賈入住,價錢則比常價高出幾番不止,原因很簡單,商人多金,這也是墨家客棧的主要收入。而若是秦國人,則基本不準他們入住,無論開多少錢也不行。”雲瀾了然,墨家不僅兼愛天下,還提倡“非攻”,所以對於以征伐各國的強秦自然無好感。不過雲瀾覺得這個時代真是有趣,一個賓館硬是弄出了幾個價錢,要是後世早就開不下去了,尤其是對於商賈入住還收取幾倍的價錢,隻怕更是無人問津。

臨淄的夜市開得很早,夜幕剛剛落下便使得整個城市燈火通明,各種酒館、炙烤店生意極其紅火,這些店子裏的顧客大都來自五湖四海,隻要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人要麼是在談論政治,要麼是在談論鹽運,尤其是以鹽運為最。因為即墨鹽是天下最有名的鹽田出產地,而齊國因為缺乏其他資源,所以必須得和各國互通有無。各國有不成文的規矩,若是齊國斷了天下的鹽,則各國就斷了齊國的鐵,而軍隊的建立無疑是離不開鐵的,於是便形成了臨淄這磅礴的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