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 耶路撒冷(2 / 2)

隨著悠揚的駝鈴聲,橫臥於地平線中間的城市漸漸顯現了它的本來麵目。在撲麵吹來的熱風中,趙龍的視線漸漸被地平線附近蒸騰的熱氣所模糊,恍然間自己似乎置身於一千多年後的後世,那時他也是如此一般騎著馬,聽著悠揚的駝鈴聲,輕輕的來到這橫恒了千年的古城。

那時的他,可不知道這些有關耶路撒冷的厚重曆史,這些東西都是來自一位特拉維夫的猶太美女喋喋不休的嘮叨。對於猶太人,趙龍一直是充滿好感的,認為他們是僅次於華夏民族的優秀種族,他們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也正是趙龍所認同的。

對於耶路撒冷這座城市,阿裏的介紹並不多。在他口中,耶路撒冷隻是一座小城市,與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甚至阿勒頗的城市格局比較起來,甚至都算不上小城,充其量勉強能算是一個較大的,有圍牆的村落罷了。

但它的宗教地位,卻與這些城市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甚至阿裏還比喻說,如果用君士坦丁堡加上大馬士革甚至阿勒頗來交換耶路撒冷,那麼他寧願要耶路撒冷。

此時,在這個不到十萬人口的小城裏,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格魯吉亞人,隻有大約幾百名猶太人被特許居住在城市的一角。在**最為有名的阿克薩清真寺,此刻正是聖殿騎士團的駐地,他們將該寺的一部分改為教堂,另一部分當作騎士團的營房和武器庫,大殿旁邊建了一長溜馬廄。把聖寺糟蹋得不成樣子。

而耶路撒冷唯一可以稱道的,就是一圈圍著它的圍牆,這道號稱守衛著“世界中心”的城牆,高有差不多十米,寬大約四米,在當時的中東乃至整個歐洲,可以說得上是非常高並且堅固的城牆了。這道城牆自然是當年十字軍攻下耶路撒冷後重新修建的,整個耶路撒冷除了這道城牆之外,幾乎一無是處。

當然,這話是從阿裏口中聽來的,從這幾天的交往看,他雖然也算是穆斯林,可他對鮑德溫的耶路撒冷國和薩拉丁的阿尤布王國都不抱什麼好感,甚至趙龍到現在都沒搞清他到底是穆斯林中的什葉派還是遜尼派,又或者根本就沒派別。所以也就弄不清楚阿裏這話,到底是誇獎十字軍把城牆修得結實攔住了薩拉丁的大軍,還是埋怨十字軍把城牆修得太過結實而讓薩拉丁的大軍無法奪回聖地。

或許沒人明白,他的政治傾向實際上對趙龍十分的重要,不但重要的程度很高,甚至還關係到趙龍日後的行動和計劃。

走近耶路撒冷,真實的中世紀景物並沒有讓趙龍產生出什麼穿越時空的蒙太奇效果,擁擠的人潮、饑餓的平民、腦滿腸肥的阿拉伯富商以及一隊隊手持各種兵器,穿著肮髒、漆黑甚至殘破不全的裝備在城前巡邏的守軍,在趙龍眼中看起來除了有點似曾相識之外,反倒也沒什麼太大的感觸。倒是在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南宋國都臨安的畫麵,其中的景象竟然與這遠在萬裏之外的國度有了好幾份的相似之感。

越靠近耶路撒冷的城門,趙龍便越能覺得這個城市對於西方人的重要性,因為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兩旁,漸漸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朝聖者,他們或是三步一叩兩步一拜的繼續著自己的朝聖之旅,又或是有氣無力的癱坐在路旁,向過來的人群伸出瘦如幹柴的手乞討吃食。

而更多的,卻是一些身穿基督教神職人員服裝的人,他們有些人在頭上戴上了一頂小帽,有些卻直接露出刮掉了頭發的頭頂,站在路旁高舉著手中的十字架念叨著什麼。當趙龍一夥人經過一名留著可笑發型的神甫身邊時,這家夥用好似毒蛇一樣的目光在趙龍等人身上掃了一圈後,便用意大利語高亢的喊叫了起來。

對於古意大利語趙龍涉獵不多,隻能聽懂他口中似乎提到了耶路撒冷和異教徒等單詞,但隨著這名神甫的叫喊,趙龍立即就感覺到一股濃烈卻不危險的氣息從四麵八方向自己等人身上撲來。這是因為整條路上各自忙碌著的人們在聽到了神甫的叫喊後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幾人身上,人人都露出了仇恨的神情。

歐洲人與阿拉伯人相互仇視也就算了,可趙龍卻奇怪的發現所有的仇視目光卻偏偏集中在自己身上。要知道這會兒他而是特別穿上了一身大宋的裝扮,頭發結髻用一方淺藍色的東坡巾包裹,上身是一襲月牙藍的直領上衣,下穿淺黃色直褲,腳上蹬著一對有著濃烈江南風格的騎馬皮履,整個人就是一副東方人的打扮造型。因此也就不明白,這些朝聖者為什麼不看身邊明顯是阿拉伯人的阿裏等人,反倒仇視起了自己,當即趙龍便轉頭問詢道:“他說什麼了?”

阿裏麵色不善,低聲答道:“大人,不是好話。”

“說說看!”趙龍笑道,他當然知道這人嘴裏出不了好話。

阿裏隻得硬著頭皮複述道:“前往聖地,殺死異教徒會得到赦免,東方人是比撒拉遜人更邪惡的異教徒,他們信仰的是魔鬼和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