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因緣生起(2 / 2)

博雅和太陰他們也輪流來和她玩,纏著她講故事。

他們都不在的時候,她便自己找了些書來抄寫,有佛經,有漢詩,還有史書,幾個月下來,倒是把字練得好了,或者是提著弓箭來練習,幾乎能做到箭無虛發。

她又逐漸地恢複了往日的心情。

春日的一天,沈丹青站在廊上,望著庭中盛開的櫻花,感歎又是一年春天來臨,整個世界像剛從一個漫長的睡夢中蘇醒過來,而自己也仿佛從這個嚴冬中蘇醒了。

所謂“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外部世界的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盡管實實在在地展現在人們眼前,但這些不過是自己那顆無所不包的心的幻化;而這種外部世界物的外化,不過是過眼雲煙,轉眼即逝,終歸於無。這說起來好像有些唯心主義的思想了。但是自己什麼時候,才會有這樣一顆“清淨無為”的心?

“阿羽,過來一下。”晴明的聲音響起。

她走進書房,晴明正在那裏寫著什麼。

“又發呆了?來,替我磨墨。”晴明停筆抬頭溫和地看著她。

她知道這是師傅怕她無事又東想西想,便讓她進來磨墨。

“師傅,在寫什麼?”

“求雨的祭文。”

“是哪裏發生旱情了嗎?”春季氣溫回升快,水分蒸發快,植物需水量大,而且降水不足,因此容易造成春旱。當然這是地理書上寫的。

“嗯。今年的旱災似乎特別嚴重,就連降雨充足的南部也傳來了旱情。”

“那師傅要去祈雨嗎?”

“嗯。祭文寫好了便去。”

“人力也可改變自然嗎?”突然想起馬克思哲學原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另一方麵,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然規律,恰當地把握住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也能不斷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強人類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係處理得不好,特別是自然對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發性,這種自發性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

晴明頓了頓,說道:“祈雨是逆天法式,對祈雨者確會有一些不適。”

“那對師傅的身體不會有什麼損害吧?”她有些擔心。

“阿羽不必擔心,此次祈雨並非僅我一人之力。”

他又埋頭,顯然不想多說。

她也乖乖地磨墨,一句話也不說。

良久,晴明抬頭。

“好了。阿羽,你也去。”

“啊?哦。”

等到她換了一件淡紫色的童子服出來,晴明也穿著黑色朝服出來。她還是第一次見到晴明穿得那麼正式,頭發一絲不苟地梳在了垂纓冠裏麵,與平日的白色狩衣裝束相比,顯得多了幾分英氣與嚴謹,少了幾分妖媚。這便是傳說中的“玉樹臨風”?她在心裏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