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臨產期的知識準備
進入臨產期,這意味著愛的結晶——可愛的孩子就快要出生了,這時的心情與懷孕時候的感覺有很大不同,所以請你做好身體上和心理上全方麵的準備。
認識腹中孩子的樣子
孩子在出生的時候,他的頭部先從子宮口附近產出。隨著足月期的到來,孩子會用自己的力量逐漸地將自己的頭降至媽媽的骨盆。
胎兒在將要脫離母體的時候,孕婦的產道會變得很柔軟。
了解子宮口逐漸打開
隨著產道逐漸變柔軟,子宮口也慢慢變軟,逐漸打開,胎盤漸漸增加寬度。
一旦進入了臨產期,因為孩子的頭已降至骨盆,孕婦會感覺到自己的恥骨附近(肚子的下方)會有向外突出的感覺。如果按壓自己的膀胱,會增加去衛生間的次數,由於壓迫到了骨盆內的神經,腳跟也會有疼痛感。隨著陰道和子宮的變軟,白色的分泌物也隨之增多。
當胎兒在子宮內活動的次數減少(胎動減少),孕婦自身也沒有了疼痛感。但是過不了多久,到了分娩前2~3周,就會有發緊的感覺,同時還會感覺到疼痛。每天發緊疼痛達3~4次之多。這種疼痛就是人們常說的“前驅陣痛”。前驅陣痛如果伴有腰部壓迫感的話,常常就是迫近臨產了。
症狀的程度因人而異,根據孕婦的體質和胎兒的情況不同而不同。因此,就是專業醫生也難以估計。當出現陣痛狀況時,孕婦不必驚慌,聽從醫生的建議即可。
什麼是足月期
所謂的“足月期”是指從妊娠期的第37周到第42周這一段時間。
胎兒沒有滿37周就出生的叫做早產。這個時候的孩子身體機能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從母體出生後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穩定狀態。
胎兒在母體孕育42周之後出生的叫做過產。
足月期出生的胎兒一般體重應該在2.5千克,體長在48厘米。他的內髒、神經係統發育狀況良好。一出生就會自主呼吸,會主動去吸吮媽媽的乳頭,這些都是孩子健康的重要標誌。
什麼是預產期
預產期算法是最後那次月經月數上加9或減3,日子加7。如果用農曆計算,月的計算方法相同,日子上改為加15。
如果末次月經日期記不清,可以按子宮底高度大致估計預產期。預產期並不是說這個日子肯定生,隻是大概的時間,預產期前後2周內出生都屬正常範圍。
計算好了自己的預產期,就要對自己正常分娩時期內每個階段的變化做好心理準備。
孕婦可以製作一個“正常分娩期的日程表”,在上麵畫上哪周、哪天大概自己應該注意什麼,這些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我”應該做些什麼等等。
還有很多細心的孕婦把自己的妊娠過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閑下來的時候翻一翻,或是等孩子長大後給他看,也會很有成就感。
要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
很多疾病和麻煩都是因為孕婦不經常運動出現的,早產、縮產也與不運動有關,還會導致巨大兒、難產、妊娠糖尿病等問題。不運動,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過多,這些疾病大多數是出現在那些喜歡安靜的孕婦身上。所以,性格文靜的準媽媽,要利用懷孕期多多鍛煉,適當地參加體育活動,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舒緩自身壓力的同時還能放鬆心情。
消除臨產前的緊張不安
隨著陣痛的開始,孕婦的心情也會不由得緊張起來,也會有些害怕和不安。為了消除這樣的心情,要在分娩前熟悉、了解分娩流程,對自己將要經曆的事情有一些心理準備。
比如和前輩或有生育經驗的媽媽聊天,從過來人的經驗中得到啟發,觀看分娩錄像。為了分散自己緊張的注意力,孕婦還可以讀有圖片的圖書,聽節奏舒緩的音樂,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愛好的事情上去。
還有很多準媽媽去拍自己懷孕時期的寫真集,用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還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溝通情感。
防止臨產前精神過度緊張的關鍵在於孕婦自己要對分娩有正確的認識,消除心中的“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