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信仰的對白(3 / 3)

德莫菲裏斯:但是,你不會發現宗教列於你的敵人之列,宗教並不欺騙,宗教是真實,是所有真理中最重要的。但是,像我早已說過的,由於宗教的觀點非常高,高到使一般大眾無法直接把握它;由於它的光芒普通的眼睛看不見,所以,它以寓言方式偽裝地表現出來,並且向我們宣示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本身雖然並非嚴格真實,但其中所含的崇高意義,則是真實的。如果你這樣去了解的話,宗教便是真理。

菲勒裏息斯:如果它隻敢在單純寓言的意義上表現為真實的,那是相當公平的。可是,它卻進一步主張在嚴格和實質意義上是真實的,這便是欺騙,也是真理之友必定反對的地方。

德莫菲裏斯:但是,那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宗教承認自己的觀點隻有寓言的意義,隻在寓言意義上才是真實的,那麼,這會使自身失去一切效果;由於這種嚴重的結果,它對人類內心和道德方麵無法估計。你要提防不要讓自己理論上的吹毛求疵,使一般人們眼中表示不信任,最後曲解某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又是使他們獲得安慰的無盡源泉,他們很需要這些東西,的確,他們的艱苦命運,使他們比我們更需要這些東西,因此,我們不應該破壞它。

菲勒裏息斯:當馬丁路德攻擊羅馬教廷出售赦罪券時,你可以用那個論證把馬丁路德駁倒。——真理,我的朋友,隻有真理顛撲不破,隻有真理曆久不變,隻有真理能牢牢站住;真理帶來的安慰是惟一可靠的安慰;它是毀壞不了的鑽石。

德莫菲裏斯:是的,如果你能任意支配真理並能在需要時為我們所用的話。可是,你所擁有的隻是形而上體係,關於這些形而上體係,沒有東西是確定的,隻是使人類絞盡腦汁而已,當你使人放棄某種東西以前,應該有更好的東西來替代它的位置。

菲勒裏息斯:啊,還要繼續聽那種話!使一個人免於犯錯,並不是使他失去某種東西,而是給他某種東西。因為,“知道某個東西是假的”就是一種真理。沒有任何錯誤是無害的,遲早會為隱藏錯誤的人帶來不幸。所以,不要欺騙任何人,對於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要坦白承認無知,讓每個人為自己想出自己的信條。

德莫菲裏斯:這種排他主義完全違反人性,因此,會破壞一切社會秩序。人是形而上的動物,就是說,人的形而上需要,比任何其他需要更迫切;於是,人特別根據生命的形而上意義來看生命,並且希望通過這一點來看一切東西。因此,從所有教條都不確實這一點看來,不管聽起來多麼奇怪,然而,種種基本形而上觀點的共同一致,對人類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隻有在那一致同意這種形而上觀點的人們之間,才能建立真正而長久的社會結合。社會組織、國家隻有建立於某一普遍承認的形而上體係時,才是穩固的。自然,這種體係,隻能是民間形而上學即宗教;那麼,它與國家法律及人們生活的所有社會表現連在一起,正如與個人生活中所有莊嚴行動連在一起一樣。如果宗教不曾重視政府當局和統治者的尊嚴的話,社會組織就很難存在。

菲勒裏息斯:啊,是的,當君王們再也沒有別的東西可用時,便把上帝當作妖魔鬼怪來哄騙自己長大的孩子上床睡覺,這就是他們把上帝看得如此高的緣故。很好,但是,我要勸告所有統治者,隔半年選一個日子坐下來好好讀一讀《撒姆耳前書》第十五章,以便常常記住用神壇支持王座是什麼意義。而且,由於神學的最後論證,即火刑柱,已沒有用,所以,政治上采用這種方法的效果也大大地減少了。因為,你們知道,宗教好像螢火蟲一樣,需要黑暗來顯出它的光亮。某種程度的普遍無知,是一切宗教存在的條件,是惟一使宗教能夠保存下去的因素。也許我們常常預期的一天終會到來,那時候,宗教會離開歐洲人而去,就像孩子長大了,護士保姆離去一樣,此後要歸老師來教導。因為信條隻基於權威,而奇跡和啟示無疑又隻適於人類孩提時代的短期幫助。我們必須承認,根據物質和曆史資料提供的種種表示,一個現在並不比60歲的人老100倍的種族,仍然處於最初的孩提時代。

德莫菲裏斯:啊,如果你不懷著掩不住的愉快心情來預言基督教的末日的話,隻要你想一想基督教對歐洲人的貢獻有多大就好了!歐洲人從基督教那裏得到一種前所未知的景況,這個景況是從關於根本真理方麵的知識而來,而這種知識告訴我們,生命本身不是目的,我們存在的真正目的在生命之外。由於希臘人和羅馬人把人生存在的真正目的完全放在生命以內,所以,在這方麵說,他們可以稱為盲目的教徒。因此,他們所有的德行都可以溯歸於對社會有助的品質,亞裏士多德明白地說:“那些對別人有用的德行,必然是偉大的德行。”基督教使歐洲人跳出這種短暫而不穩定的存在。過去,希臘人和羅馬人忘記了人生嚴肅、真正而深刻的意義,他們像長大的孩子一樣,不在意地活著,直到基督教到來,才使他們恢複生活的熱情。

菲勒裏息斯:要想評斷它如何“成功",我們隻需把古代和中世紀比較一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隻要把培裏克裏斯時代和十四世紀比較一下就可以了。你根本想像不到自己在討論同一種族。在前一情形下,表現人性最美好的展開,有最好的國家組織,明智的法律,平衡的司法行政,合理化的自由,一切藝術以及詩歌和哲學,都達到巔峰狀態,創造的作品,數千年之後仍然是這方麵無可比擬的典範,幾乎是我們永遠無法趕上的更高一等動物的作品,同時,像我們在色諾芬的《響宴篇》中一樣,最崇高的社會情誼把人生美化了。現在請看看基督教會束縛人心和威迫人類身體的時代,這個時代,騎士和教士可以把生活中所有沉悶辛苦的工作擺在第三階級的平民肩上。這裏,你可以發現所謂優勢、封建製度與宗教狂熱密切結合,帶來可怕的無知和心靈的愚昧,結果便產生了不容忍、信仰上的爭論、宗教戰爭、十字軍、異教徒的迫害和審判;在這個期間,社會風氣傾向於含有殘忍和愚蠢的騎士精神,怪誕的事物和騙人的胡說變成了一套有係統的東西,社會上充滿了墮落的迷信,對女人則表現出裝模作樣的崇敬。毫無疑問的,和中世紀比起來,古代人比較不殘忍;並且,古代人也非常有容忍精神,他們很重視公理正義,常常為國家而犧牲自己,並且表現出種種高尚行為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對今天的人們來說,認識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便稱為人文學科的研究。他們容許男色,這固然是應該責難的,也是今人對古人道德方麵所做的主要指責,可是,與基督教許多令人憎惡的事實比起來,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曾經說過,這種事情在今天比較不明顯,但是,所謂比較不明顯並非表示不流行。當你考慮過所有這種現象以後,還能認為基督教促使了人類道德上的進步嗎?

德莫菲裏斯:如果實際結果並沒有完全符合教義的純粹和真理,這可能由於教義太過崇高,太過高深,非人類所能接受,因此,它的目標擺得太高了。當然,異教徒道德,例如,回教道德就容易遵守了。愈是高尚的東西,往往愈容易被濫用和蒙騙,因此,這些崇高的教義有時也被用作最殘忍行動和邪惡行為的借口。

菲勒裏息斯:對宗教所產生的益處和害處作一合理公平而正確的評斷,確是非常有用的探討。但這個工作需要更多的曆史和心理資料,我們現有的資料遠不夠用。學術機構可以把這個當作懸獎論文的題目。

德莫菲裏斯:他們不會這樣做。

菲勒裏息斯:奇怪,你竟然這樣說,因為這是宗教方麵一種壞的表示。——隻要統計家可以告訴我們每年有多少犯罪由於宗教原因而避免了,又有多少犯罪由於其他原因而避免了的話,則由於前者的原因可能很少。因為,當一個人想作奸犯科時,他所考慮的第一種事是因犯罪而帶來的受罰以及獲得受罰的可能性;第二個考慮是名譽的損失。如果我的看法不錯,我想,他會對這兩點先作考慮然後才考慮宗教問題。不過,如果他能克服這兩個犯罪障礙,我相信,僅有宗教原因,是很難嚇住他的。

德莫菲裏斯:但是,我相信,宗教會時常嚇阻犯罪的,尤其是當宗教的影響力早已超過習慣的媒介,而普遍發生作用時尤為如此,因此,一個人會直接由於宗教的原因而不敢做出任何罪惡行為。因為早年的印象是曆久不變的。

菲勒裏息斯:假使政府此時突然宣布廢止一切有關犯罪的法律,我想,你我都不敢僅在宗教保護之下單獨回家。可是,相反的,如果同樣地宣布一切宗教都是不足信的,在法律保障之下,我們還是和從前一樣的生活,不需做任何特殊的防備。可是,我還要進一步說,各種宗教對道德常常發生不良的影響。我們可以把這種情形作一概括的公式,即凡是給予上帝的東西都是取自於人,因為我們很容易以對前者的阿諛代替對後者正當行為的讚揚。在所有宗教之中,都會很快地表不,信仰、寺廟儀式和各種祭祀比道德行為更為神意所關心,的確,尤其是當它們與教士的酬報連在一起時,前者便漸漸被視為後者的代替者:殺牲、作彌撒、建教堂或路旁立十字架等,立即成為最有功德的事情,因此,這些行為甚至補償了最嚴重的犯罪,正如苦修、服從教士權威、懺悔、朝聖、捐助教堂寺廟及僧侶教士、建廟宇等等一樣,由於這些,最後,教士僧侶好像是人類與可被收買的神隻做交易時的中間人。縱使下列這種程度,可是,哪一種宗教的信徒不把祈禱、讚美和各種奉獻行為至少當作道德行為的部分代替品呢?——可是,現在我們要回到主要問題上來:你提出人類強烈的形而上需要這一點,當然是對的,但是對我而言,與其說宗教滿足了這種需要,不如說是濫用這種需要。總之,我們知道,在促進道德方麵,宗教的作用大部分是不可靠的,可是它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它所帶來的暴行,卻是顯明的。的確,如果我們把宗教的效用看作王位的支持者,這個問題便產生另一種形勢,因為這裏,由於上帝的寵愛,神壇與王位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有聰明的君王,隻要他愛他的王位和家庭,往往會在自己的子民麵前,表現自己是具有真正宗教信心的人。

德莫菲裏斯:好啦,在我費盡一切努力之後,無法改變你對宗教的態度,可是,我也要告訴你,你所引證的一切東西,也不能動搖我對宗教價值及其必然性的信心。

菲勒裏息斯:我相信你的話。因為“赫第布拉斯"中有言:一個被說服而違反自己意誌的人仍然持同樣的意見。

但是,我覺得可以自慰的是:辯論和礦泉浴一樣,惟一真正的效果是後效。

德莫菲裏斯:希望你獲得可喜的後效。

菲勒裏息斯:隻要我能接受某一西班牙諺語,就能達到你的願望。

德莫菲裏斯:是哪一個諺語?

德莫菲裏斯:英文中怎麼解釋?

菲勒裏息斯:魔鬼站在十字架後。

德莫菲裏斯:來,我們不要互相譏諷而別。我們要了解,像門神一樣——或者說得更正確一點,像婆羅門教中死神閻羅王一樣——宗教具有兩麵,一麵是和善,另一麵是令人氣餒的。說你注意到一麵,我注意到另一麵。

菲勒裏息斯:你說得對,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