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性愛的倒錯(1 / 3)

“你競如此大膽,不顧羞恥也把這種話說出來,不怕受懲罰嗎?”

“我不致受罰,因為我所據以論證的都是真理。”索福克裏斯說。

在性愛的形而上學一文中,我曾順便提到有關男性性倒錯的事,說它是由於本能被引入邪途的結果,本以為可以就此打住,毋須詳加解釋。後來,我對這令人迷惑的問題重加思考,發現其中尚有某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並且也有解決的方法,很可當做前章所述諸事的前提,並可使之獲得更清晰的了解,因此再作本文增補,同時附上例證。

男性性倒錯就其症候而言,不僅是違反自然,而且是極端令人不齒、令人擔心的怪現象。這種隻有在人類天性完全倒錯、混亂、墮落時才會發生的行為,應該是非常罕有的。但若根據實際經驗來看,我們可發現事實適得其反。這種惡習,雖然可鄙可惜,卻是時不論古今,地不分南北,處處皆曾發生,而且屢見不鮮。眾所周知,在希臘和羅馬時代,這種情形就相當普遍,不但可以毫無顧忌、不以為恥的公開談論,並且還可以公然行之。這從當時作家的作品中,可以充分證明。尤其詩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描寫這方麵的事情的。連那貞潔的羅馬詩人味吉爾也不例外。在遠古詩人筆下,甚至諸神——如奧弗欺(為此,梅娜猶才和他決裂。)或塔密裏斯等都有斷袖之癖。同樣,哲學家們對此一問題亦津津樂道,遠比談女性性倒錯問題為多。尤其柏拉圖,照他的著作讀來,他幾乎不知道人間尚有其他愛情。同時,斯多噶派的哲學家們,撰文議論認為此一行為適於賢者。柏拉圖在《鄉宴》篇中提到蘇格拉底雖對希臘政治家亞基比亞德百般挑剔,但對他能避免此項毛病卻舉之為無比勇敢的行為。亞裏士多德也把男性性倒錯現象視為普通事情,並沒有加以責難。居爾特人更把它公開化,且予尊重。還有,克裏特島民之問,甚至明訂條文,以此作為預防人口過剩的手段,並且予以獎勵之。同時據傳連身為文法者的希臘哲學家羅拉斯等人也有這種性變態傾向。羅馬政治家塞祿說:“在希臘人中,一個青年如果沒有‘孌童’,是一種恥辱。”對博覽群書的讀者而言,這種例證大概沒有一一枚舉的必要了。因為古代書籍中這類的記載俯拾皆是,讀者也許可以聯想起數百個。還有,連一些未開化的民族,尤其果爾族人,也非常流行這種惡習。我們再把視線轉到亞洲大陸諸國:從上古到現在,亦複如是,雖然程度上有所差別,而且他們亦絲毫未加以隱諱。不提印度和中國人,光就回教諸國,我們便可以發現詩人筆下以“男色”為題材遠較“女色”為多。例如波斯詩人莎狄《薔薇園》中《愛情》一卷就是專門描寫有關男性性倒錯的。在舊約或新約中均載明這種行徑應受懲罰,可見猶太人對此一惡習大概也不至無所知悉。最後,再談到基督教的發源地——歐洲,幾世紀以來就一直靠宗教、法律和輿論力量來防止這種行為。中世紀時,任何國家對這種行為均處以極刑,法蘭西到十六世紀,仍明文規定處以火刑,意大利在十九世紀初葉的三十年間,尚毫無通融的處以死刑,目前則是終身放逐。可知為了防止這種惡習,是有必要做如此嚴厲處置的。但這些辦法雖能奏效一時,事實上卻無法根絕。不管任何時代、任何場所、任何國度、任何階級間,它總戴著最隱秘的麵紗暗中進行,往往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倏然出現。中世紀以前雖然既有死刑的懲罰,但情況並未改觀,我們從該時代的書籍中對於有關男性性倒錯的記述或暗示,都可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