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由於人性奇特的弱點,我們經常過分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隻要稍加反省就可知道別人的看法並不能影響我們可以獲得的幸福。所以我很難了解為什麼人人都對別人的讚美誇獎感到十分快樂。如果你打一隻貓,它會豎毛發;要是你讚美一個人,他的臉上便浮起一絲愉快甜蜜的表情,而且隻要你所讚美的正是他引以自傲的,即使這種讚美是明顯的謊言,他仍會歡迎之至。隻要有別人讚賞他,即使厄運當頭,幸福的希望渺茫,他仍可以安之若素;反過來,當一個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自然、地位或是環境的傷害,當他被冷淡、輕視和忽略時,每個人都難免要感覺苦惱甚至極為痛苦。
假使榮譽感便是此種“喜褒惡貶”的本性而產生的話,那麼榮譽感就可以取代道德律,而有益於大眾福利了。可惜榮譽感在心靈安寧和獨立等幸福要素上所生的影響,非但沒有益處反而有害。所以就幸福的觀點著眼,我們應該製止這種弱點的蔓延,自己恰當而正確地考慮及衡量某些利益的相對價值,從而減輕對他人意見的高度感受性,不管這種意見諂媚與否,還是會導致痛苦,因它們都是訴諸情緒的。如果不照以上的做法,人便會成為別人高興怎麼都行的奴才——對一個貪於讚美的人來說,傷害他和安撫他都是很容易的。
因此將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價值和在他人的眼裏的價值加以適當的比較,是有助於我們的幸福的。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價值,是集合了造成我們存在和存在領域內一切事物而形成的。簡單說,就是集合了我們前麵所討論的性格、財產中的各種優點在自我意識中形成的概念。另一方麵,造成他人眼中的價值的是他人意識,是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連帶對此形象的看法。這種價值對我們存在的本身沒有直接的影響,可是由於他人對我們的行為是依賴這種價值的,所以它對我們的存在會有間接而和緩的影響。然而當這種他人眼中的價值使我們起而修改“自己心目中的自我”時,它的影響便直接化了,除此而外,他人的意識是與我們漠不相關的,尤其當我們認清了大眾的思想是何等無知淺薄,他們的觀念是多麼狹隘,情操如何低賤,意見是怎樣偏頗,錯誤是何其多時,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就更不相幹了。當我們由經驗中知道人在背後是如何的詆毀他的同伴,隻要他毋須怕對方也相信對方不會聽到詆毀的話,他就會盡量詆毀。這樣我們便會真正不在乎他人的意見了。隻要我們有機會認清古今多少偉人曾受過蠢蟲的蔑視,也就曉得在乎別人怎麼說便是太尊敬別人了。如果人不能在前述的性格和財產中找到幸福的源頭,而需要在第三種,也就是名譽裏尋找安慰,換句話說,他不能在他自身所具備的事物裏發現快樂的源泉,卻寄望他人的讚美,這便陷於危險之境了。因為具體說,我們的幸福應該建築在全體的本質上,所以身體的健康是幸福的要素,其次重要的是一種獨立生活和免於憂慮的能力。這兩種幸福因素的重要,不是任何榮譽、奢華、地位和聲名所能匹敵和取代的,如果必要,我們都會犧牲了後者來成就前者。要知道任何人的首要存在和真實存在的條件都是藏在他自身的發膚中,不是在別人對他的看法裏,而且個人生活的現實情況,例如健康狀態、氣質、能力、收人、妻子、兒女、朋友、家庭等,對幸福的影響將大於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如果不能及早認清這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晦暗了。假使人們還要堅持榮譽重於生命,他真正的意思該是堅持生存和圓滿都比不上別人的意見來得重要。當然這種說法可能隻是強調如果要在社會上飛黃騰達,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即名譽的好壞是非常重要的,關於此點,容後詳談。隻是當我們見到幾乎每一件人們冒險犯難,刻苦努力,奉獻生命而獲得的成就,其最終的目的不外乎抬高他人對己的評價,當我們見到不僅職務、官銜、修飾,就連知識、藝術及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求取同僚更大的尊敬而發時,我們能不為人類愚昧的極度擴張而悲哀嗎?過分重視他人的意見是人人都會犯的錯誤,這個錯誤根源於人性深處,也是文明與社會環境的結果,但是不管它的來源到底是什麼,這種錯誤在我們所有行徑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它有害於真正幸福的事實則是不容否認的。這種錯誤小則使人們膽怯和卑屈在他人的言語之前,大則可以造成像維吉士將匕首插入女兒胸膛的悲劇,也可以使許多人為了爭取榮耀,而犧牲了寧靜與平和、財富、健康,甚至於生命。由於榮譽感可以成為控製同伴的工具,所以在訓練人格的正當過程中,榮譽感的培養占了一席要地。然而榮譽的這種地位和它在人類幸福上所生的後果是兩回事,本書的目標是追求幸福,所以必須勸讀者切勿過於重視榮譽感。日常經驗告訴我們太重視名譽正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人們非常計較別人的想法而不太注意自己的感覺,雖然後者較前者更為直接。他們顛倒了自然的次序,把別人的意見當作真實的存在,而把自己的感覺弄得含混不明。他們把二等品當作首要的主體,以為它們呈現在他人前的影像比自身的實體更為重要。他們希望自間接的存在裏得到真實而直接的結果,把自己陷進愚昧的“虛榮”中,而虛榮原指沒有堅實的內在價值的東西。這種虛榮心重的人就像吝嗇鬼,熱切追求手段而忘了原來的目的。
事實上,我們置於他人意見上的價值以及我們經常為博取他人歡心而作的努力與我們可以合理地希望獲得的成果是不能平衡的,也就是說前者是我們能力以外的東西,然而人又不能抑製這種虛榮心,這就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瘋顛症了。我們每做一件事,首先便會想到“別人該會怎麼講”,人生中幾乎有一半的麻煩與困擾就是來自我們對此項結果的焦慮上。這種焦慮存在於自尊心中,人們對它也因日久麻痹而沒有感覺了。我們的虛榮弄假以及裝模作樣都是源於擔心別人會怎麼說的焦慮上。如果沒有了這種焦慮,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奢侈了。各種形式的驕傲,不論表麵上多麼不同,骨子裏都有一種擔心別人會怎麼說的焦慮,然而這種憂慮所費的代價,又是多麼大啊!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裏都有這種焦慮,我們在小孩身上已可見到,而它在老年人身上所產生的作用就更強烈,因為當年,沒有能力來享受各種感官之樂時,除了貪婪他剩下的就隻有虛榮和驕傲了。法國人可能是這種感覺的最好例證,自古至今,這種虛榮心像一個定期的流行病,時常在法國曆史上出現,它或者表現法國人瘋狂的野心上,或者在他們可笑的民族自負上,或者在他們不知羞恥的吹牛上。可是他們不但未達到目的,其他的民族不但不讚美,卻反而譏笑他們,稱呼他們說:法國是最會“蓋”的民族。
在1846年3月31日的《時代》雜誌有一段記載,足以說明這種極端頑固的重視別人的意見的情形。有一個名叫湯默士·穗克士的學徒,由於報複的心理謀殺了他的師傅。雖然這個例子的情況和人物都比較特殊一點,可是卻恰好說明了根植在人性深處的這種愚昧是多麼根深蒂固,即使在特異的環境中依舊存在。《時代》雜誌報道說在行刑的那天清晨,牧師像往常一樣很早就來為他祝福,穗克沉默著表示他對牧師的布道並不感興趣,他似乎急於在前來觀望他不光榮之死的眾人麵前讓自己擺出一副“勇敢”的樣子……在隊伍開始走時,他高興地走入他的位置,當他進入刑場時他以足夠給身邊人聽到的大聲音說道:“現在,就如杜德博士所說,我即將明白那偉大的秘密了。”接近絞刑台時,這個可憐人沒有任何協助,獨自走上了台子,走到中央時他轉身向觀眾連連鞠躬,這種舉動引起台下看熱鬧的觀眾一陣熱烈的歡呼聲。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一個人當死的陰影就在眼前時,還在擔心他留給一群旁觀者的印象,以及他們會怎麼想他。另外在雷孔特身上也發生了相似的事情,時間也是1846年,雷孔特因為企圖謀刺國王而被判死刑,在法蘭克福地方處決。審判的過程中,雷孔特一直為他不能在上院前穿著整齊而煩惱,他受處決的那天,更因為不許他修麵而為之傷心。其實這類事情也不是近代才有的。馬提奧·阿爾曼在他著名的傳奇小說的序文中告訴我們,許多中了邪的罪犯,在他們死前的數小時中,忽略了為他們的靈魂祝福和做最後懺悔,卻忙著準備和背誦他們預備在死刑台上做的演講辭。
我拿這些極端的例子來說明我的意思,因為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自己本身放大後的樣子。我們所有的焦慮、困擾、苦惱、麻煩、奮發努力幾乎大部分都起因為擔心別人會怎麼說。在這方麵我們的愚蠢與那些可憐的犯人並沒有兩樣。羨慕和仇恨經常也源於相似的原因。要知道幸福是存在於心靈的平和及滿足中的。所以要得到幸福就必須合理地限製這種擔心別人會怎麼說的本能衝動,我們要切除現有分數的五分之四,這樣我們才能拔去身體上一根常令我們痛苦的刺。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因為此類衝動原是人性內自然的執著。泰西特斯說:“一個聰明人最難擺脫的便是名利欲。”製止這種普遍愚昧的惟一方法就是認清這是一種愚昧,要認清這是一種愚昧,我們就需先明白人們腦裏的意見大部分都是錯誤、偏頗和荒謬的,所以這些意見本身並不值一顧。再說,在生活中大半的環境和事務也不會真正受到他人意見的影響。何況這種意見一般是批評褒貶的居多,所以一個人如果完全知道了人家在背後怎麼說他,他會煩死的。最後,我們也清楚地曉得,與其他許多事情比較,榮譽並沒有直接的價值,它隻有間接價值。如果人們果能從這個愚昧的想法中掙脫出來,他就可以獲得現在所不能想像的平和與快樂,他可以更堅定和自信地麵對著世界,不必再拘謹不安了。退休的生活有助於心靈的平和,就是由於我們離開了長久受人注視下的生活,不需再時時刻刻顧忌到他們的評語。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歸返到本性”上生活了。同時我們也可以避免許多厄運。這些厄運是由於我們現在隻追尋別人的意見而造成的,由於我們的愚昧造成的厄運隻有當我們不再在意這些不可捉摸的陰影,並注意堅實的真實時才能避免,這樣我們才能沒有阻礙地享受美好的真實。但是,別忘了:值得驕傲的事都是難做的事。
(二)
我們在上一節所討論的人性愚昧,由這種愚昧繁殖了三棵嫩草:那就是野心、虛榮和驕傲。虛榮與驕傲問有下列的不同:驕傲是自己對自身在某特殊方麵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而虛榮是引起他人對自己有這種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確信。驕傲是一種內在的活動,是人對自己直接的認識。虛榮是人希望自外在間接地獲得這種認識。所以自負的人常是多話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驕傲的。但是自負的人應該曉得即使他有滿腹經綸還是不說的好,因為持久的緘默比說話更能贏得好評。任何想假裝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驕傲,他多半會像其他人一樣,很快的丟棄這個假裝的個性。
惟有對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價值有堅定、不可動搖的確信的人才能被稱為“驕傲”,當然這種信念也許是錯誤的,或者是建立在一種偶然的、傳統的特性上。對一切驕傲的人,也就是對當前有最為迫切要求的人。因為“驕傲”是一種確信,所以他與其他不是由自己裁決的知識相似。驕傲的最大敵人——我的意思是說它最大的阻礙——是虛榮。虛榮是企圖借外在的喝彩來建立內在的高度自信,而驕傲卻先存有此種強烈的自信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