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密謀兵事(2 / 3)

鄭梅溪頜首道:“嶽將軍,這幾日我聽聞斥候回報,發現建康城南三十裏的清水亭有大隊金兵鐵騎駐紮,可有此事呢?”

嶽飛點頭道:“不錯,確實有一隊斥候如此回報,但是清水亭距離建康城很近,而且駐紮的人馬至少也有十數萬之眾,我軍僅有兵馬一萬有餘,兵力太過懸殊,萬萬不能貿然出擊!”

“嶽將軍所言不錯!”鄭梅溪淡然含笑,又道:“這也是金兀術的高明之處,建康城城牆堅固,地居形勝,守衛森嚴,若是將所有金兵調入城中也無不可,但他卻兵分兩路,一路守城,一路在城外不遠的清水亭駐紮,進可南攻,退可守城。況且他手下有精兵十萬餘,又是如此攻守兼備之陣,以我軍的一萬人馬自然是不能與其相抗!可是,我軍也並非不能與之一戰!”

嶽飛曾經也考慮過出兵清水亭,隻是若沒有必勝的把握,擅自出兵隻怕以卵擊石,也因為軍中斷糧,而他帳下唯一的謀士鄭梅溪又偏偏避而不見,也就暫且將出兵之事擱置,現在被鄭梅溪這麼一提,他也有了興趣,連忙問道:“先生若是有什麼計策,還請不吝賜教!”

“不敢!”鄭梅溪肅然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首先,我們就需要知道掌握金兵調動的決策者金兀術的動向,他在建康城中派有重兵把守,而在清水亭也有金兵的主力鐵騎出現,憑借金兀術他對自己智謀的自負,那麼他本人就應該不會在處於防守之位的健康城中,而是在清水亭領兵伺機南侵。建康城與清水亭兩地是互為援擊之勢,就如同左右手一般,相互之間都能接應救援,但卻也有不能規避的弱點,我們的機會也就在此處!”

嶽飛連忙道:“兵者,詭道也。我軍若要以寡擊眾取得完勝,就一定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聽先生的意思,莫不是要聲東擊西?”

鄭梅溪臉上漸漸顯出些許笑容,緩緩道:“是,也不是。是聲東擊西還是聲西擊東,又或者兩者皆取,都要再派斥候前去查探之後,才能定下結論,另外還要根據當時的戰況隨時變更攻擊方向,當然這點就需要將軍在戰時下決斷了!”

嶽飛連連點頭,起身道:“先生所言甚是,戰場之勢,瞬息萬變,領兵者的決策至關重要!既然先生如此說,嶽某是否也該準備糧草兵械,以備戰時之需?”

鄭梅溪也跟著站起身,笑道:“兵貴神速!糧草兵械等物,方才我已經命宜興知縣錢諶去準備了,將軍隻需派人在明早辰時之前將其取回便可。隻是現下需要立即派出全部斥候隊伍,前往建康城、清水亭兩地進行偵查,今夜我們就要連夜製定好出兵事宜!嶽將軍也應寫信告知楚州的韓世忠將軍和淮北的劉光世將軍,讓他二人慎觀兩軍形勢,如有必要可選地屯兵,最好是在長江中的焦山堵截敗退金兵。”

淡青色的雲漸漸散去,露出潔白如玉的月華。

嶽飛與鄭梅溪二人秘密商議之後不久,鍾村祠堂內的眾將命屬下軍士整裝待發,嶽飛領著嶽雲、張憲、王貴、龐榮、傅慶等將拜別了軍師鄭梅溪,以五千餘鐵騎為先鋒,萬餘布卒隨其後,浩浩蕩蕩的沿著田間小路向著清水亭進發。

看著漸行漸遠的宋軍,鄭梅溪又不放心留在鍾村的重傷兵,與李雲林和其他幾位軍醫一道,挨個詢問了傷兵的病情好壞,又對軍醫們吩咐了幾句好好照料的話,這才領著暮希文與趙小山回房休息,半道上雖然碰上了慌張跑來的尹紅燕,可鄭梅溪隻是輕輕的看了她一眼,再無言語,轉身便走。

“鄭……公子。”尹紅燕噙著眼淚,幾乎近在咫尺的少年轉過身,翩然遠去,“難道我真的這麼惹人厭麼?連句話都不願與我說麼?”擦去臉上的淚水,氣惱的跺一跺腳,轉身跑了。

鄭梅溪回到廂房內,見桌上堆積如小山一般的線報中,尚有十幾本沒有查看,便坐在書案前細細看了起來,趙小山對著暮希文翻了個白眼,知道自家公子又要熬通宵,他無聊了打了個哈欠,來到廂房門外斜倚著欄杆閉目養神。

自從鄭梅溪被嶽飛拜為軍師以來,這樣徹夜不眠的看公文,處理軍務幾乎已經成了定律,嶽飛及張憲等將也曾多次勸他,不要因此累壞了身子,但是沒有一點用,鄭梅溪的廂房內照舊是夜夜燈火通明趙小山守在門外打瞌睡,暮希文則是在一旁不停的添茶倒水,幫忙整理公文,直到他終於支撐不住,累的爬到書案上酣然入睡,暮希文才將鄭梅溪扶到床上,過不了多久朝陽便緩緩升起,窗外斜照進來的光,正柔和的暖著房中熟睡的清雅少年。

子時剛過,鄭梅溪將最後一份線報看完,遞與一旁侍立的暮希文,起身卻感到窗外有微風吹來,“吱呀”一聲,推開房門,望著西天上的一輪明月,緩步走進小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