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劉建政和他的詩——序《為祖國喝彩》(2 / 2)

春華秋實。詩人劉建政,一路風雨,終入堂奧。

《詩情履臃,曾讓我們感覺了“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欣喜。

《為祖國喝彩》,會讓我們領略到“庾信文章老更成”的欣慰。

比起《詩情履臃,《為祖國喝彩》的歌喉更加嘹亮,音色更加渾厚。

《冬遊舜帝陵》,思接千古,滄桑道盡;《關帝廟的沉思》,直追聖賢,忠義滿懷。《赴美有感》,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對西方世界的理性觀察。《再見了,臨猗》是詩人深沉情感的表達,仍不失激越;《悼念李紹先書記》是詩人往日情愫的追念,而曆久彌新。《真誠頌》、《愛的禮讚》闡發了詩人對生活哲理性的思索,《角度》、《關帝廟的沉思》則是詩人對正義、良知和真善美的深情呼喚。特別是有關汶川地震的那些詩,從廢墟寫到黨旗,從平民寫到總理;震不垮的民族,壓不彎的脊梁;民族多難,多難興邦;災害無情,人間大愛……篇幅並不多,但對我們祖國和人民的飽滿感情,表達得情真意切;對政府和民間抗災場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對在災難中國家和百姓的血肉關係,抒發得如泣如訴。

深沉,深刻,深切,深遠,成為這一本詩集的重要藝術特色。

一位年齡、資曆、思想已臻成熟的詩人,當然會這樣。

必然會這樣。

建政是一位業餘詩人,他的本職工作,是主任、部長、縣長、縣委書記、高校黨委書記。他是一位行政工作繁忙的領導幹部。

我們不能不設身處地地猜想,這麼多的詩,這麼多的好詩,他是什麼時候寫出來的?他擔任著那樣的重任——想想那份責任,想想那份繁忙,我們可以想象他有限的業餘時間,想象他的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執著。我曾在夜半時分,接聽到他的電話,原來是又寫出了一首新詩:原本早就構思了的一首詩,一直忙得顧不上寫,難得今晚空閑。我曾與他同乘一輛車外出,一路上,和我討論的,是一句詩的平仄和韻腳:原來好長時間了,一直沒有機會與人切磋。當然,建政的詩也不會沒有一點瑕疵和不足,但這些隻會證明他詩歌創作道路的崎嶇和他跋涉的努力。他熱愛生活,喜歡文學。做了官員,他沒有忘記平凡生活,沒有丟棄平民意識;身在官場,他沒有忘記人間冷暖,沒有放棄詩人責任。

劉建政,本質上仍還是一位詩人。

一個業餘詩人,得到這樣的評價,已屬不易。

他是業餘詩人,也是稱職的詩人。

看到這本新詩集《為祖國喝彩》,我們也看到,不管職務多重要,工作多繁忙,他都堅持寫了。

以後,他還會繼續堅持寫嗎?他的詩的風格將會怎樣變化?他的創作方向,將會怎樣調整?

這是我們無法肯定的,但是可以預測,可以期望——

他的詩的內容,將會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底層,更加關注百姓的冷暖和心聲。

他的詩的風格,將會更加凝煉,更加深沉,更能反映出詩人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他的詩歌方向,將會更加高端,更加厚重。他會關注更為重大的題材,他會選擇更為大氣的表達。

他的詩,將會是更優秀的詩。

詩人劉建政,將會是更優秀的詩人。

詩是感情的凝聚。

詩是心靈的歌唱。

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人民,歌唱祖國,詩人劉建政,已經努力了。

我們期待著他今後更大的努力。

期待他更好的詩。

2013年2月18日

(作者係山西省文聯副主席、原運城市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