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有些過於“聰明”的人總想讓自己才華畢露,所以隻要遇到一展才華的機會,都不會放過。沒人能一生一切順利,那些“才華橫溢”的人會把微小的才幹也顯露出來,使它成為自己身上的發光點,覺得自己的“卓著才能”顯示出來時,才能夠令人震驚,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在美國找工作。有個“嚇人”的博士頭銜,求職的標準當然不能低。沒想到,他連連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沒錄用他。思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幹得認認真真,一點兒也不馬虎。

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不是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的。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強。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又提升了他。再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祥,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這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這位博士最後的職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標。

這個博士的做法是聰明的,他事先先低頭,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發展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刮目相看。可見,越是有涵養、穩重的成功人士,越懂得保持低調,放下自己的身價。古代人也同樣如此。

張良的祖上是韓國人,他的祖父張開地是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時期的相國,而父親張平則是韓厘王、韓悼惠王時期的相國。後來,秦滅韓之後,張良遣散三百家僮,變賣了自己的所有家產,用來收買刺客,為韓國報仇。結果刺殺未遂,秦王大為震怒,命令在全國各地大舉搜捕,捉拿刺客。無奈之下,張良改名換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躲藏起來。張良的流亡生活就開始了,這可能是張良人生的低穀。

張良在下邳,不敢讓人知道行蹤,心中的抑鬱難以舒展,於是就喜歡去住所附近散散步。有一天,他閑逛漫步,走到一座橋上,迎麵走來一個穿布短衣的老者。張良側身讓老者先過,誰知,那個老者走到張良跟前時,竟然故意將自己的鞋子丟到橋下。並且,還毫不客氣地喝令張良:“小子,下橋去把我的鞋取上來。”

張良本來見老者故意將鞋扔到橋下,覺得好生詫異。現在又見他命令自己下去拾鞋,心裏很是氣憤,正想轉頭就走。後又一想,看在老者年紀很大的分上,就強壓住心裏的怒氣,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正要遞給老者,誰知那老者竟然不伸手去接,還毫不客氣地對張良道:“既然撿上來了,就給我穿上吧。”

聽了這樣的話,張良更是怒氣衝天,不過轉念一想,既然都已經幫他撿了鞋,再幫他穿上也無所謂。於是,就跪著替老者將鞋穿好。老者也不客氣,伸腿去穿。張良“低頭”給老者穿鞋卻連句謝謝都沒有換來。老者隻是笑了笑,抬腿就走了。沒走多遠,老者又背著手拐了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5天後的早上,還在這裏會麵。”

張良雖然心裏覺得有些蹊蹺,但也沒有多想,就滿口答應了。

5天後,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老者已經在那裏了。見到張良,老者生氣地指責他:“和長者相約,你小子卻遲到了,太不像話了!現在回去,5天後,早點過來。”

第二次,雞剛啼鳴,張良就前往赴約,可等他趕到橋上時,老者又已站在橋上等他。老者轉身就走,生氣地說:“你的架子好大啊,總要一個老人家等你。過5天再早點來。”

又過了5日,張良半夜就出發了,這一次終於趕在老者的前麵到了橋上。

過了一會,老者來了,顯得很高興,笑眯眯地說:“這一次沒有失約,這樣做才對呀。如果你在長者麵前都不能夠做到謙卑,那麼又怎麼能夠成大事呢?”說完,他拿出一冊書,“你把這本書讀透了,就可以勝任帝王的老師了,10年後一定會得到驗證。13年後,我們會在濟水再次會麵,那濟水之北穀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老者扭頭就走了。

天明以後,張良發現老者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此後,張良常常誦讀這部兵書,後來終於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6出奇計,為漢室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西漢傑出的軍事謀略家,他與韓信、蕭何合稱“漢初三傑”。

張良之前沒有經過磨煉,行事魯莽衝動,曾經去行刺秦王,根本談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雄才偉略了。當韓國滅亡的時候,秦國正處在強盛時期,實力雄厚。而一個立法嚴厲、苛刻的政權,當它正露出銳利的鋒芒時,即使有孟賁、夏育再世,也是不能逞強的,而當它的權勢受到削弱,走到末路時就可以乘虛而入了。而此時的張良因為肯低頭,尊敬老者,得到了《太公兵法》,成為了一代將才,之後為輔佐劉邦打下漢室江山奠定了基礎。由於張良懂得適時地低頭,以至於後來“封侯拜將”不但沒有“跌價”,還極大地抬高了自己的“身價”。所以,有時候人低頭比不是“不如人”,相反有時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心之感悟:

處處顯示自己的強勢,展示自己的才華,才會有“身價”——這是很多人的觀點。其實,現實中往往是那些肯卑躬屈膝的人,“價碼”卻高於那些傲立於世的人。

謙虛做人,低調行事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影響了幾代人,直至今日,這種影響不僅沒有淡漠,反而日趨強烈。這不僅是家長教導孩子、老師教育學生、領導訓導下屬的常用語句,甚至成為一種企業訓導詞和鞭笞狂妄自大者的精神用語,很多企事業機構都在強調這句話的精神內涵。這句名言警句經過幾代人相傳一路演化到今都有好多版本,其中“謙虛做人,低調行事”是我們聽的和用的最多的一句。

謙虛做人,如果你總是很謙虛,很尊敬他人,總是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那你就會“收獲許多,快樂許多”。當上司尊重你的時候,你會樂意與他溝通和彙報工作;當你尊敬上司或他人的時候,你會從中獲得許多知識和快樂,因為你尊敬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樂意將自己的學識、經驗傳授給你,同時又對你友善,你在愉快中學習,既獲得了知識,又得到了溫暖。

低調行事,不管你是多麼的大富大貴,也不論你地位有多高、掌控的權力多麼大,你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收斂住日漸澎漲的心和抹去不耐煩的表情,更要收藏起那張狂妄自大的臉,想一想自己是平民百姓時的事情和心態。當你用平常心去很好的處理一件事情後,你會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當你將發自內心的笑展現給你周圍的人,將溫暖的話語傳遞給你的朋友和同事們的時候,你的周圍會形成一種非常和諧的氛圍,你的行為可以感染一批人,你的下屬、同事或朋友會自覺的圍繞在你的身邊,人們會更加尊敬你,更加仰慕你,更加維護你。

不過,總有那麼些人一旦做出了也就便不可一世,到處宣揚,唯恐別人不知道,認為自己能力非凡,飄飄然將自己淩駕於別人之上。

某君十分信奉“業績是成功的籌碼”的信條,而且還堅信業績隻有上司看得見才有效。於是在做完一件工作後,大部分時間花在出各種報告上,報告做得很精美,還喜歡做成彩色的,然後彙報給上司以及公司各部門的高層,到處宣揚自己的功勞,等待公司的獎勵和升遷。然而幾年過去了,他依然在原來的位置上停留不動,上司交代給他的工作也越來越少,並責備他:“有時間發這麼多郵件,還不如多做點實事,生怕別人不知道你做了事!”

過於吹捧自己的業績與能力,隻會讓別人感到反感;而如果真的希望得到同事的青睞和上司的器重,你應該學會“謙虛做人”,而不是“高調做人”。

業績是一種很敏感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什麼,但你應該知道,自己出色的業績隻會反映了同事的無能,你的升職與加薪會犧牲其他同事的升遷機會,會威脅到上司的地位。所以在高調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要低調處理你的業績,謙虛做人。

“謙虛做人,低調行事”是職場中一種平和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同時也是職場“根基穩健”的第一步。而如果你在敏感場合張揚你的業績與能力,這可能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

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被賣給了一個新的老板。老板上任的那天,首先召集各部門管理人員,問他們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以及如何把公司整頓起來。別的人都不敢吭聲,而唯獨一位年輕人拿出一本自己編寫的策劃書,總結了公司失敗的八條原因,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條措施。沒想到老板看了一臉的不高興,把年輕人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這些問題你以為隻有你知道,別的人就不知道了?這麼多老同事都不開口,就你懂?”年輕人受了一肚子委屈。然而晚上加班時,老板又單獨將那位年輕人叫到辦公室開導說:“以後公司的興旺就靠你了,我今天在會上批評你,那是為了救你,否則在你以後工作中,會有很多人向你出刀。”

所謂“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平時的辦公室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是暗潮洶湧。誰都在期盼升職、追逐利益,同時誰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出色,正如一句很俗的話所說:人人都希望自己吃肉,別人喝粥。職場間,大家相互盯得很緊,一旦你表現得比較出色,你就把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成了眾矢之的。成熟的職場人士都知道“韜光養晦”,在取得業績之後,很善於低調處之,並及時去消除同事的抵觸情緒。所以,對待工作我們要以十二分的熱情去完成它;而對於取得的成績,要低調處理,不要刻意去宣揚,因為這樣隻會引起同事們的反感,甚至是敵意。

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像尺與寸一樣,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以當你與人相處時,總是謙虛地說著話,總是以請教的姿態出現的時候,那人們就會對你敞開心扉,說著他們的處事經驗,告誡你的不足,你從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