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2 / 3)

心之感悟:

謙虛做人,低調行事,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是長期的學習工作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修養“修煉”來的,這要看修煉者本身是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是不是一個風格高尚的人,是不是一個有人格魄力的人!

低調是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縱觀曆史,看曆代功臣,能夠做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妒,窮奢極欲而人不非,實在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懂得低調做人,不明白放低姿態才是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深諳低調行事之道的人,不管位有多高,權有多重,周圍有多少妒賢嫉能的人,都能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中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郭子儀是晚唐時期的重臣,他屢立戰功,被封為汾陽王之後,王府建在長安。自從王府落成之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出。

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將官要調到外地任職,特地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內宅。恰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兩人正在梳妝打扮,而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要王爺遞手巾,一會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使喚仆人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回去後,不免要把這情景講給他的家人聽。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們都把這件事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話來談。

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聽了覺得大丟王爺的麵子,他們相約,一起來找父親,要他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閑雜人等出入。

兒子跪在郭子儀的麵前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敬自己,不管什麼人,您都讓他們隨意出入內宅。孩兒們認為,即使商朝的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郭子儀收斂笑容,叫兒子們起來,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是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的身家性命。”

兒子們一個個都十分驚訝,忙問這其中的道理。

郭子儀歎了口氣,說道:“你們光看到郭家顯赫的地位和聲勢,沒有看到這聲勢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麵來往,隻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專門落井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要懂得放低姿態以自我保護,這是一個真理。在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在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要想立於不敗少地,除了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之外,還要注意處世方式,而且,低調做人還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保羅是一個工廠的老板。有一次,生產線上有一個工人喝得酩酊大醉後來上班,吐得到處都是。廠裏立刻發生了騷動:一個工人跑過去拿走他的酒瓶,領班又接著把他護送出去。

保羅在外麵看到這個人昏昏沉沉地靠牆坐著,便把他扶進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家。這個員工的妻子嚇壞了,保羅再三向她表示什麼事都沒有。“不!史蒂夫不知道。”她說,“老板不許工人在工作時喝醉酒。史蒂夫要失業了。”保羅當時告訴她:“我就是老板,史蒂夫不會失業的。”

回到工廠,保羅對史蒂夫那一組的工人說:“今天在這裏發生的不愉快,你們要統統忘掉。史蒂夫明天回來,請你們好好對待他。長期以來他一直是個好工人,我們最好再給他一次機會!”

史蒂夫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壞習慣也從此改過來了。

一年後,地區性工會總部派人到保羅的工廠協商有關本地的各種合同時,居然提出一些令人驚訝、很不切實際的要求。這時,沉默寡言,脾氣溫和的史蒂夫立刻領頭號召大家反對。他開始努力奔走,並提醒所有的同事說:“我們從保羅先生那裏獲得的待遇向來很公平,用不著那些外來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就這樣,他們把那些外來的人打發走了,並且仍像往常一樣和氣地簽訂合同。

保羅的低調處理獲得了成功,他給了史蒂夫一次機會,史蒂夫回饋了保羅一份事業上的“保險”。這就是低調做人的魅力。

心之感悟:

要求得發展,首先應該保全自己,自我保護是立足於世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人都不懂得自我保護,尤其是一些位高權重、才華橫溢、富可敵國之人,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沒有意識到這正是禍害的起始。

做人低調會減少很多阻力

一個人如果非常強勢,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這樣表現出來的話,那麼,同樣強勢的人則不會為你所用。低調去求這些人才是讓強者為你所用的解決之道。

眾所周知,基辛格是名噪一時的前美國國務卿。曾為尼克鬆訪華等重大國際事件多次出謀劃策。然而,在一開始,基辛格卻是尼克鬆的對頭洛克菲勒的人。

在1968年美國大選中,美國紐約州州長、東部財團的代表人物——納爾遜?洛克菲勒,在與尼克鬆爭奪共和黨候選人提名。當時作為哈佛大學教授的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超級智囊”,在對外政策方麵,洛克菲勒特別倚重基辛格的觀點。

在大選開始後,基辛格不遺餘力地吹捧洛克菲勒,放肆攻擊尼克鬆。他在紐約電台說:“洛克菲勒是能使全國團結的唯一候選人。”他向十幾個州的共和黨代表呼籲:“在所有的候選人中,尼克鬆當總統最危險。”“如果他當選,就意味著共和黨的完結。”還挖苦地說:“建議尼克鬆去做副總統的候選人,因為他當副總統的經驗比洛克菲勒豐富多了。”

基辛格把尼克鬆罵絕了。但是,不知道是尼克鬆的魅力太大,還是洛克菲勒的威望太差,基辛格最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了:尼克鬆不僅獲得了共和黨人的提名,還當選為第37屆美國總統。

盡管基辛格攻擊尼克鬆,但尼克鬆還是捐棄前嫌,多次派手下人力邀基辛格加入他的幕僚班子。他的手下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甚至給基辛格的報酬翻了數番。一開始,基辛格還不為所動,他說:“我對於那些認為我可以被金錢收買的想法感到恥辱和氣憤。”即便如此,尼克鬆仍沒有放棄。

當尼克鬆競選上總統以後,曾兩次親自約見基辛格,第一次會見進行了三個小時,第二次會見進行了四個小時。尤其是第二次會見,兩人竟然都忘記了吃午飯。第二次會見後,尼克鬆便開始邀請基辛格進入政府班子了。

通過這兩次成功約見,基辛格看到尼克鬆絕非平庸之輩,甚至認為尼克鬆的壞名聲是不應該有的。他後來回憶說:“在對外政策上,尼克鬆比1956年以來的所有總統候選人都要好。”當然他對這個被自己罵得狗血淋頭的總統放下架子來請自己出山也抱有萬分感激之情。

基辛格對尼克鬆的寬宏大量和寬厚無私心懷好感。同時認為尼克鬆認識人的眼力的確高人一籌。因為他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職務。

基辛格進入尼克鬆的政府內閣的消息傳開,政界、知識界和新聞界都對尼克鬆這個大膽新穎的舉動給予了肯定。《國民評論》說:“基辛格當眾蔑視總統,尼克鬆卻捐棄前嫌,這自然使人震驚,但這也是值得稱許的。”《商業周刊》說:“這有助於總統與學術界的溝通。”哈佛一名教授說:“有基辛格在那裏,我們每晚睡得都踏實。”在政界,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右派還是左派,都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事實。

尼克鬆這步棋下得確實令人叫絕,被稱為是“出奇製勝的一招”,新政府一開局,就贏得了喝彩,尼克鬆起用基辛格不僅體現了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更向外界樹立了他低調求賢的良好形象。

事實證明,尼克鬆的這次低調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後來,在尼克鬆上任期間,國際關係發生了顯著變化,美國的戰略部署被打破,“多極化”格局正在形成。同時,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出現了“越戰綜合症”。國內各種反戰運動,各種社會運動此起彼伏,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美元地位下跌,失業嚴重。國內危機集中在對待越南問題的態度上。擅長於外交戰略謀劃的基辛格,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強者都是有點自命不凡的人,他們一般都自視甚高,不容易低頭求人,所以,要想得到強者為自己所用,就必須先低下自己的頭,曆史上的劉備,周文王等人求賢時莫不如此。

花花公子公司的女總裁休?海芙納,在1982年從父親手中接下的是一家問題之多的公司,每年虧損五千萬美元,利潤豐厚的賭場事業已成過去,花花公子雜誌本身也仿佛與時代脫節。

剛接手花花公子企業時,海芙納並不像一般人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表現自己的能耐,而是刻意地網絡了一群顧問。正如她所說:“聰明的人才永遠不嫌多。”

海芙納對巴菲特擔任貝克夏?哈塞威企業董事長所創下的驚人業績早有耳聞。巴菲特是公認的投資奇才,長於發掘有價值的特許權,然後進行長期開發。

她寫信給巴菲特,表示有意對某家公司的特許權作長期開發,並且願意在他到芝加哥、紐約或洛杉磯來時,請他吃午餐。

不到一周,巴菲特即回信說,他很少到那些大都市去,但如果海芙納造訪奧瑪哈,他倒很願意碰個麵。要不然,新年期間他與家人會到聖地亞哥北邊的加州海濱去度假,順便也歡迎她來訪。海芙納沒有介意巴菲特的拒絕,而是加緊趕到加州,與巴菲特談了一下午,獲益頗多。日後她又兩度親往奧瑪哈造訪巴菲特。談話的結果是,巴菲特同意做她安排的財務主管角色。這樣降低自己的姿態求人的做法正是許多管理者的長處。

得到巴菲特作顧問,恐怕是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海芙納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與其低調行事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