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白花菜的周年供應更加需要。反季節栽培的白花菜不僅市場需求量大,而且收益高。本章重點介紹白花菜的各種反季節保護地栽培技術。
(一)大棚白花菜秋提早栽培技術
大棚內種植的花椰菜
白花菜屬半耐寒蔬菜,一般葉叢生長與抽薹開花適溫為20~24℃,花球生長適溫為15~18℃,氣溫高於24℃花球易鬆散,高於30℃則花球不能形成。江淮平原地區6~9月,由於高溫,無法栽培白花菜上市,即使選用特早熟品種,一般露地栽培也要到10月下旬以後才能上市。利用大棚覆蓋遮陽網進行提早栽培,一般可爭取在國慶節前後上市,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1.選用良種,適期播種
高溫高濕是早秋白花菜生長前期的氣候特點,要求選用耐熱、耐濕、抗病、豐產的特早熟品種。另根據本地區的飲食習慣,還要求花球質地鬆散、潔白和青梗品質好,可選擇瑞雪1號、瑞雪5號、慶農45天、雪美45天等。
采用大棚結合覆蓋遮陽網進行栽培,6月下旬播種,可爭取在國慶節前後上市。若采用早熟品種,如龍峰特大60天、慶農60天、慶農65天、華美65天、喜美60天等,7月中旬播種,則可在11月左右上市。
為了節省土地而無限製地提高幼苗密度,致使幼苗很快封壟,相互爭肥、爭光,莖稈細長,葉片小而薄,起不到育苗移栽應有的效果。
2.培育壯苗
“苗壯七成收”,菜苗是否健壯是早秋白花菜栽培成功的關鍵之一。為培育壯苗,宜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地塊育苗。
早秋白花菜育苗的時間正值夏季高溫多雨季節,防高溫和高濕(即遮陰防雨)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育苗時可利用大棚結合網膜覆蓋,即晴天中午覆蓋遮陽網遮光降溫,暴雨時覆蓋薄膜遮雨。同時,提倡護根育苗,可使白花菜幼苗定植時不傷根,提高夏季高溫期定植的成活率及減少軟腐病等病害發生,可采用8厘米×10厘米的塑料營養缽或采用營養土進行育苗。
3.定植
選擇以肥沃、疏鬆、含有機質多、保水保肥性良好、前作非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地為宜。整地時可結合基肥的施用,每畝可施入腐熟農家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一般采用畦麵寬約90厘米的深溝高畦(若采用寬為6米的大棚,可整成5畦)栽培。由於早秋白花菜的育苗期處於高溫期,苗齡最好不超過25天,以防幼苗老化。一般畦寬90厘米,實行雙行交叉種植,株距35厘米,每畝定植2500~2800株。為提高定植的成活率,除選擇陰天或傍晚帶土移栽和及時澆足定根水外,對於黏性土,若土壤太幹,則最好采用“跑馬水”進行灌溉(灌水時水灌至畦麵七八成高時即放水),保持定植畦的濕度。在定植後的幾天內,大棚應全天候覆蓋遮陽網,創造一個適溫、濕潤、弱光的環境,以利於幼苗緩苗快,生長良好。
4.田間管理
一般在大雨、暴雨時注意用薄膜覆蓋棚頂,晴天掌握從早上9:00至下午4:00用遮陽網覆蓋。要注意不論是覆蓋薄膜還是遮陽網,都不能進行全封閉覆蓋,均要做好棚內的通風工作。
一般在封行前進行中耕除草2~3次,以滿足白花菜根係好氧的特性。中耕時注意先遠後近,植株基部處要淺,一般掌握鋤破地皮即可,防止傷根。如造成傷根過多,病菌易侵入,病害嚴重。中耕時結合清溝培土,創造一個土層深厚、疏鬆良好的根係生長空間。
5.保持土壤濕潤
白花菜不耐澇也不耐旱,喜濕潤的土壤。若水分不足則抑製營養生長而加快生殖生長,提早形成花球,但花球小且品質差;水分太多,則影響根係生長(甚至爛根,特別是花球形成期易導致爛花及病害)。白花菜需水量大,栽培過程中要保持田間土壤濕潤,特別是蓮座期及花球形成期兩個需水高峰,要保持水分的充足供應。因此,對於黏性土壤,旱季可采用“跑馬水”灌溉;雨季要注意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防田間積水。另外還要防止土壤時幹時濕,否則易造成花莖空心及花莖表皮粗糙的現象發生,影響外觀及品質。
6.科學施肥
白花菜較耐肥,對氮、磷、鉀的比例需求為3.1∶1∶2.8。
還要注意做好鈣、鎂、硼、鉬等元素的供應,因白花菜對這些元素較為敏感。夏白花菜生長快,需肥量大,特別是特早熟品種,其生長期短,因此在施肥上,除做好施足基肥並加強追肥外,還要注意把絕大多數的肥料掌握在生長中期前施下。追肥一般施3~4次,前期以莖葉生長為主,施肥以氮肥為主。
但在蓮座期應配合鉀肥施用,至現蕾初期即花球分化、心葉交心時應施1次重肥,此時是白花菜需肥高峰期,也是鉀肥重點施入時期,一般每畝施45%三元複合肥20千克。此後視白花菜長勢可在小蕾期酌情施用1次複合肥。